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全省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经验交流暨德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追求,以各类德育活动为载体,不断依靠创新驱动深化内涵发展,努力实现中小学德育工作科学和谐发展。
二、工作要求:
1、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1)注重学校德育课程建设。各校要严格落实课程方案,认真执行国家新修订的基础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保障中小学德育课程开齐开足上好。要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德育目标之中,注重德育渗透,加强课程教学的管理和评价,组织开展学科德育精品课程展示、优秀教学案评比等活动,引导各学科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深入开发有效的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丰富学校德育资源,积极开发学校德育课程,形成学校德育特色,努力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同时,将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自然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学科育人。要积极关注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切实根据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形成具有特色的校本德育课程,并主动参与江苏省优秀校本德育课程评选,积极争创各类德育特色学校,从而丰富学校办学内涵。2017年上半年,区教育局将组织召开“武进区中小学德育工作现场推进会”,评选表彰一批“武进区德育工作先进学校”。
(2)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开展好“学雷锋”、“网上祭英烈”、“我们的节日”、“不忘国耻”、“向国旗敬礼”等传统活动。利用公祭日等节点,重点开展“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类活动。以传统节日、传统美德、文化经典、民族艺术为核心,不断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深入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引导学生深化对爱国、友善、孝敬、勤俭等中华传统美德的认识,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认同和自信心。
2、不断发挥实践育人重要功能
(1)注重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各校要进一步贯彻实施教育部《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和省文明委《关于在全省开展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意见》,重视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以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目标,以强化常规管理为抓手,以建设良好学风为目标,不断完善常规管理考核办法,形成科学合理的长效管理机制。要不断思考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学校管理逐步走向精致化。要着眼于“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要求,推进综合素质评价建设,为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各校要求全面践行“八礼四仪”要求,结合不同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礼仪习惯养成规律,明确具体要求,把礼仪教育纳入校本课程,保证礼仪教育的常态化,充分利用晨会、国旗下讲话和主题班会活动等,举办如开学第一课、新学期入学仪式、十岁成长仪式、十四岁青春仪式、十八岁成人仪式等仪式感较强,学生参与度较高的活动,指导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礼仪素养。全区学校尤其是中心城区学校还要积极参与在文明城市创建,以创建文明校园和常州市文明礼仪示范学校为抓手,提高校园文明程度,改善育人环境。
(2)注重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开展青少年社会实践活动是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各校要注重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加强与青少年活动中心、博物馆、科技馆和社区等各类校外教育场所的联系,整合校外德育实践基地,主动开发符合学生需求的校外德育资源,引导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步内化为行为习惯和道德自觉,真正实现实践育人。要根据《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试点工作的通知》,尝试开展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推进中小学生在研学旅行的具体实践中增强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理解。要重视运用网络德育资源,研究“互联网+德育”模式,综合运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定制、获取广泛而鲜活的德育资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有益补充。
(3)注重班级文化建设。继续推进班级文化建设,推进班级管理制度创新。把班集体建设作为开发学生潜能、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落实德育核心地位的一种尝试。各校要通过开展班风建设达标活动,构建系列化、特色化的主题班队活动。2017年将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开展优秀主题班会设计评比和优秀班级文化建设案例评选。
(4)注重培育社团。学生社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在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有重要作用。各校要积极组建、组织具备育人功能、展示学生特长的各类学生社团,既要不断丰富学生社团种类,提高学生社团数量,更要注重学生社团覆盖面、参与度和活动品质。要充分发挥各类社团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化革命传统教育、推进法治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升社团活动的教育性,进一步激发学生自主创新、自我教育的主动性。2017年将继续联合团区委在全区中小学开展社团巡礼活动。
3、突出抓好德育队伍建设和能力提升
(1)开展班主任工作状况调研。通过调查问卷、座谈讨论等形式开展班主任工作现状调查,力求真实地了解和反映各学段、各年龄段班主任的生活、工作状态以及在专业发展、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需求,科学归纳、客观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为今后加强和完善班主任队伍建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完善班主任管理办法,注重激励引导,加大年轻班主任和优秀班主任的培训力度,通过开展专家报告、外出学习、沙龙交流、例会研讨等活动,提升其理论素养、实践技能和科研能力。注重班主任基本能力的培养,做好省、市、区、校各个级别的班主任基本功竞赛的发动、组织和选拔,通过比赛促进班主任队伍的理论水平及实践能力全面提高。积极参与和开展市、区德育先进个人和优秀班主任的评选工作,力争推出一批区内知名、省市有名的优秀班主任。
4、有序促进德育主题活动品牌化
(1)整合主题活动。丰富公民教育的内涵,扩展公民教育参与学校,开展公民教育的项目年度展示活动,探索模拟联合国、模拟政协、义工联盟、公民教育项目之间的逻辑体系,形成公民教育特色。继续开展“经典诵读”、“童谣传唱”、“网络春晚”等系列经典活动,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水平。继续参加高中学校辩论联赛、高中学校模拟政协活动。积极参与常州市教育局组织的“缤纷的冬日”、“七彩的夏日”、“青春的记忆——毕业典礼”征集与“回家?和”摄影比赛等活动。认真组织好生命教育月展示评比活动,积极参加“我们的节日”主题教育活动。
(2)加强家庭教育。各校要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既要明确和突出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又要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要充分利用家长会、学校开放日、家长课堂、学校微信公众号等建立起学校、家庭和社会良好的沟通渠道,要将家长委员会纳入学校日常管理中,完善家长委员会章程,把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作为重要任务。各校要依托武进区家长学校总校这一平台,加大家长学校建设力度,每学期至少组织1次家庭教育指导和1次家庭教育实践活动。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各校要根据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要求,全面落实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软硬件条件。要依据教育部2015年颁布的《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建设符合标准的心理辅导室,把心理辅导室作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切实发挥心理辅导室在预防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中的重要作用。要根据不同对象、不同学段学生的不同问题,提供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教育、指导和帮助,让每一个孩子都在充满阳光和正能量的校园中学习和生活。有条件的学校要扎实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积极争创省市心理健康特色学校。
(4)加强毒品预防教育。各校要贯彻落实好《全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规划(2016—2018)》要求,根据生活环境和青少年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学生知识结构、认知能力等情况,因地制宜,广泛开展“五个一”活动。学校要固定毒品预防教育专题课时,小学五年级至高中二年级每学年至少安排1课时。
(5)加强书香校园建设。各校要以读书活动带动书香校园建设,结合省市区各类读书征文活动,有序安排,分层推进读书活动。要根据《关于开展武进区中小学书香校园建设活动的通知》(武教基〔2013〕26号)要求,充分发挥学校图书室的育人功能,形成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2017年区教育局将在全区开展“绿色承诺”、“好书伴我成长”等读书成果展示表彰活动。
各校要做好各类德育主题活动的顶层规划,以学校文化建设为主线,做好各类活动、各个环节的精心设计,在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和社团活动中渗透德育工作;要研究活动方案的可行性、实效性和体验性,通过创新思路,创设机会,逐步将其纳入学校的校本课程,进而提炼成为特色德育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