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案例分析 】 一、明确探究目标,增强教学指向性 欧姆定律的教学内容安排在学生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使用方法之后,它既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识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系统性。 在教学时把本节所需知识点复习回顾,这样就使学生有了很好的知识准备,并就影响电流大小的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引出控制变量法,为新课的教学开了个好头,可谓事半功倍。 二、明确探究能力目标,在探究过程中培养能力 在实验中教师能引导学生在实验中观察什么,如何观察,即先观察电压表的示数,再观察电流表的示数,并能对电压值的设定进行分析,这样就让学生知道怎样做,以及为什么这样做,在习得知识的同时,又掌握了方法,提升了能力。 本节课应用控制变量法让学生通过自己亲身经历探究过程,体会电流随电压和电阻的变化过程,通过分析处理探究数据,从而得出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公式,教师在教学时让学生设计电路图,并对学生的设计进行分析与评价,寻找最佳方案,教师在过程中注意引导和点拨,顺序渐进,注意如何应用控制变量法的引导。这样使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体验了方法、学习了方法,体会得出欧姆定律的过程。 为了加强学生对欧姆定律的理解,注重了方法与知识的梯度,当导体的电阻R一定时,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加几倍,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就增加几倍。这反映导体的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例关系。当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阻增加到原来的几倍,则导体中的电流就减小为原来的几分之一。反映了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例的关系。公式I=U/R完整地表达了欧姆定律的内容。通过控制变量法的具体应用,让学生感受到这种方法的重要性,同时加深了对控制变量法。的理解 三、注重方法指导,知识与能力并举 在电路的设计,实验的操作中教师能适度引导,应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让学生完成对电流、电压、电阻关系的探究。 在探究的过程中应该有意识的引导、训练学生设计实验表格的方法,培养设计实验表格的能力。实验表格不仅具有记录实验现象、收集实验数据的单一功能,更重要是对实验现象、数据通过列表的形式,进行比较、判断,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推理,发现并且得到科学结论。所以表格的设计与应用,可以在得到实验结论的同时培养理解能力。 欧姆定律是实验定律,它揭示了电流、电压和电阻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是电学中最基本的定律,是学习电学知识和分析电路的基础。欧姆定律的内容通过学生应用控制变量法的探究,让学生在参与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 新的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积极主动探求自然事物,形成对世界的科学认识,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而实验设计作为学生自主探索自然现象的重要环节,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内容,就显得分外重要。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实验层次从初步的验证性实验逐步过渡到创造性比较强的探究性实验。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等。实验设计中变量很多,如何让学生在自己设计的实验中根据要求选择变量,控制相关变量,就显得尤为重要。对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也是有益的。因此,对学生实验设计中变量的控制的训练和培养至关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