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栏目列表
快速通道    
设备报修 课表查询 装备管理
教育督导 学籍管理 省教师管理
访问统计 市基础教育 办公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专题网站>>课题网站>>思维导图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复习课中的应用研究>>理论学习>>思维导图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1-07-17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刘佩瑶

  一、思维导图的概念

        思维导图(又称为心智图)是将文本内容概括转化为图形,并加以文字辅助后直观清晰地展示出来。相比于大篇幅的文字性说明,人的大脑更容易对图形产生共鸣。思维导图就是把图形与文字结合起来,通过直观的图形表达方式和简单的文字说明达到更好的理解效果。对于中学道德与法治学科而言,合理有效地运用思维导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发散思维,促使学生主动思考,积极主动地构建思维框架,把握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而更好地识记学习内容。在新课改愈发深入的情况下,思维导图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有利于推动学生道德品质与法治观念的形成。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现状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同时《道德与法治》课程(部编版)课本内容紧凑,知识点凌乱繁多,又都是大片的纯文字内容,枯燥的讲解很难激起初中生的学习热情,甚至会令他们产生厌学情绪,再加上以往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教师的教学规划有时会导致教学内容前后混乱,使得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导致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缺失。

        三、思维导图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应用

        1.思维导图的应用特征

        (1)主题明确,结构清晰

        思维导图的应用可以充分体现教材的内容。一本教材中编排了很多的教学单元,每个教学单元中又有很多知识点,思维导图要求把握整体意识,先确定核心主题,再添加分支结构,然后填充各个知识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层级分明,内容发散

        每一个主题下会有分支,分支之下还会有分叉。思维导图要求构建知识体系时内容层次分明,各自为章又相互联系,同时各个分支的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扩充发散,以便于理解记忆。

        (3)简洁明了,一目了然

        一份受人欢迎的思维导图必然是简洁明了、逻辑清晰的。思维导图的制作在保证内容完整的前提下,应尽量做到简洁,便于理解和传播,否则就失去了实效性和应用性。

        2.思维导图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具体应用

        (1)思维导图在课前预习中的应用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课程对课堂教学有着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思维导图完全可以应用在课前的预习上。通过思维导图,学生自我概括,从而系统、全面地了解即将学习的内容,比如明确学习的中心主题,填充主题之下的各个知识点,形成一个大体的知识框架,然后标记预习中的疑难点,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思维导图在课堂学习中的应用

        以往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老师照着书本内容一步一步讲解,学生的吸收消化情况可想而知。除了道德与法治学科本身内容理论性较强以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也是导致教学效率低的一种原因。思维导图的教学形式能吸引学生主动进行内容探究,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构建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知识体系,形成自己的认知,从而真正地理解所学内容。

        (3)思维导图在课后复习中的应用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表明,人在学习之后会立刻进入遗忘期。课堂上所识记的内容会在二十分钟减至一半,因此课后及时的复习很重要。思维导图可以有效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监测,同时也能促使学生摆脱对老师的过度依赖,在深化复习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思维导图,强化认知,把思维导图的框架结构牢牢把握。通过课后对思维导图的合理运用,学生可以不断熟悉巩固所学,直至完全吸收掌握。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初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横山桥镇五一村    邮编:213119   联系方式:0519-88612706(信息中心)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