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手机管理,防范校园欺凌
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今天我要讲话的主题是:如何管理和使用手机与学生欺凌。
2021年的2月份,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印发了《关于预防学生网络沉迷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信》,在这两个文件中都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求的,须经家长和学校同意、提出书面申请后,方可将手机带入校园,进校后将手机交给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
管控中小学生在学校使用手机,已成世界共识。意大利、法国、德国、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明令禁止学生将手机带进校园,有的国家规定在教师和家长的引导、监督下学生才能使用手机,芬兰禁止向初三以下的学生销售手机。
再看手机对中小学生身体和心理的五大影响:
1、破坏神经系统:青少年的神经系统正处于发育阶段,受到的潜在威胁更大。青少年使用手机时,大脑对手机电磁波的吸收量要比成人多60%,会造成记忆力衰退、睡眠紊乱等健康问题。
2、影响生长发育:大剂量的电磁不仅对青少年的生长发育不利,还会带来诸如哮喘、白血病之类的疾病。
3、影响思维模式:电话和短信剥夺了青少年与他人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容易让青少年变得怯懦、孤独、偏执。
4、沉迷游戏,加深隔阂:频繁与同学聊天,有可能让青少年更不会对父母讲真心话,加深父母的失控感和亲子之间的隔阂。
5、容易受骗,盲目攀比:手机行骗屡禁不止,让没有判断力的青少年接触过多信,容易带来危险。手机更新换代速度飞快,则容易让青少年贪慕虚荣、盲目攀比。
中小学生带手机进校园的管理到了势在必行和非管不可的地步了!
那么我们校手机管理是怎样的呢?结合教育部的规定,我们要求全体同学:
1、手机和电话手表一律不进校园。
2、各班与学生和家长一起制定手机使用管理规则。学生在家使用手机的要求跟在学校的使用要求尽量保持一致。规则一经制定,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要严格遵守执行,并形成习惯。
3、同学们自己要转移注意力,适度参加课外活动。
4、班主任对那些手机成瘾的同学要家访与家长沟通,了解状况。各科任老师和所有同学都要关注本班学生使用手机的情况,一旦发现有违规的学生立即报告。
5、召开主题班会,各班要树立正确的正面典型。培养学生的自制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规则意识。
同学们,学会正确使用手机是我们人生的一门必修课,也是当下教育中的一个重点问题。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殿军说,手机曾经是一个新生事物,在未来,我们很难预测我们的人生将会出现哪些更新的事物。现在同学们学会了正确使用和管理手机,那么将来我们走上社会,在面对更新的事物时,就能做到正确驾驭、合理使用。
近日,我国河北省邯郸市发生了一起令人痛心的未成年人恶性杀人案。目前涉案犯罪嫌疑人已被全部抓获。根据警方调查,我们发现受害者长期遭受这三名同学的霸凌,最终不幸遭遇毒手。
在此案中,三名未成年嫌疑人的组织策划,残忍行为以及试图藏尸灭迹的做法,与他们的年龄形成了强烈对比。这起事件不仅给受害者家庭带来了无法弥补的损失,也引发了全社会对学生欺凌问题的深刻反思。如果在霸凌初期能够被及时阻止,是不是他的生命就能被挽回?
学生欺凌不仅会造成受害人身体上的伤害,还会带来难以治愈的心理、精神创伤。因此,我们学校坚决打击学生欺凌行为,对学生欺凌零容忍。那么作为学生,我们该如何避免学生欺凌的发生呢?我从三个角度展开说明:
第一,如果你是施暴者、欺凌者,请你立刻停止你的行为。学生欺凌,不仅违反校规校纪,也是违法甚至犯罪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都有惩戒学生欺凌者相关的法律条文,轻者赔钱道歉及行政处罚,严重者将负刑事责任,记录在案将影响一生。让我们坚守向善之心,绝对不要成为施暴者、欺凌者。
第二,如果你是受害者,请你勇敢寻求帮助。请你千万不要默默忍受,因为懦弱往往会助长欺凌者的威风,会助长别人的攻击行为,你应该勇敢告诉老师和家长,请相信,我们的老师和家长一定会快速做出合法、合理的反应来救助你,同时也会关注并保护你的隐私。你并不孤单,你的背后有我们,也有法律和校规在保护你。
第三,如果你是目击者、旁观者,请你不要保持沉默。如果现场情况不允许你施加援助,也请你想办法尽快找到老师说明情况。我们千万不能围观、起哄、嘲笑受害者,也不能拍视频上传网络,以免造成对受害者的二次伤害。如果我们旁观了欺凌却保持沉默甚至助纣为虐,那我们与施暴者有什么区别?请你在能力范围内勇敢地为弱者建起安全的屏障。
同学们,明善恶,方能伸正义,知荣辱,才可净心灵。我们要严于律己,懂法守法,做事不冲动,说话不凌人,凡事要三思而后行。校园的和谐友善需要我们一起努力去维护,希望大家不要做“旁观者”,更不要做“欺凌者”,让我们一起对学生欺凌说“不”。
我的讲话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