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组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来梳理“一字立骨法”文本解读应用。以部编版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材(2018年教育部审定)为例,主要归为四大类:“一个标点立骨”、“一个字立骨”、“一个词立骨”、“一句话立骨”。
1.一“字”立骨
在《活板》一文中,紧扣一个“活”字立骨,以主问题活板之“活”体现在哪些方面展开,让学生在介绍每个程序时都要突出“活”的特征:如字印“活’,排版“活”,印刷“活”,字印数目“活”,选用“活”,做法“活”,拆版“活”。以此引导学生把握活字印刷的主要特点,梳理作者是怎样围绕这个特点进行说明的。
2.一个“词语”立骨
在《伟大的悲剧》一文中,以题目立骨,提出以下问题:文章写了一场怎样的悲剧,悲剧之“悲”体现在哪些方面?伟大的悲剧之“伟大”体现在哪里?作者为什么给悲剧者作传?以此三个问题切入,学生不仅能厘清故事情节,还很好地关注了令人难忘的细节,很好地把握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3.一个“句子”立骨
在《老山界》一文中,紧扣“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这句话立骨,提出以下问题:老山界为什么难翻,“难”在哪些方面?“翻山的我们”是一群怎样的人?我们靠什么战胜了老山界?以此句子切入,是打开文本的一把很好的钥匙。
在《老王》一文中,以最后一句“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立骨,提出以下问题:谁是不幸者?品读“不幸者”的苦与善;谁是幸运的人?品读“幸运的人”的善与苦;作者为什么对老王“愧怍”?设计以上三个主问题,让学生深入体会了作者对人性之美的讴歌,对不幸者的悲悯关怀,对自身的反省,以及对命运的慨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