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后“心”锦囊,从“心”再出发
——期中考后心理调适指南
花爱琴
学期过半,期中考试落下帷幕,各个学科的成绩陆续公布;看到成绩后,同学们心情会如何呢?可能有来自收获的喜悦、出于粗心的懊悔不甘、因准备不足的内疚、努力过却期待落空的失落,回家面对家长时的愧疚,还可能有对未来的担忧和迷茫……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应对考后心理问题,特别推出一份“考后心理调适锦囊”。
1、接纳情绪,适度宣泄
因考试结果不如预期而感到沮丧、失望或难过,这是正常的情绪体验,不要害怕,接纳这些情绪,考差了就是会沮丧的,这说明你多重视自己呀!当我们的情绪流淌出来了,这时新的能量才有空间,注入我们的内心,给自己一些时间与空间,去和情绪好好相处,抱抱自己,倾听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和真切感受。
尝试用合适的、安全的方法将它们宣泄出来,如到操场上打篮球,和老师、好友倾诉,或者到空旷的地方大声喊几嗓子宣泄一下等,都会起到放松的效果。也可以把考试结束后的所思所想记录在日记里,书写情绪,作为成长的见证,同时还可以帮助自己理清思路,总结考试成败的原因。
2、认知调整,合理归因
考试成绩出来后,当看到自己成绩不理想时,会下意识觉得自己能力不行,学不好,觉得自己的努力一点用都没有。如果我们把考试失败归因于运气的好坏、外界环境、身心状况等不稳定因素,容易产生侥幸心理。如果我们把考试失败归因于能力不行,那么会打击到我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以后的考试容易产生挫败感,这不仅不利于我们克服困难,增长经验,久而久之还会滋生自卑自弃的情绪。
当我们把考试的成功和失败归结于自己的选择的学习方法,付出的时间和精力这些可以由我们自己掌控的因素时,可以增加我们的学习动力,增强对考试结果的控制感,是最积极的归因方式。这样的归因方式能够鼓励我们遇到难题或者挫折的时候再努力一把,只要尽力而为,就会有所收获。就算考试失败了,也能够从自身内部找到根源,重新调整自己,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为下一次考试做好准备。
3、学会复盘,积极行动
在考试过后,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行动,提高自己的学习质量,降低自身出现同种错误的频率。首先,要分析试卷,夯实基础。对这份试卷的情况进行全方位的回想,关注的不仅仅是错题,还应该包括同学们解答不流畅、思考存在障碍以及凭借运气解答的题,而针对失分的部分,要复习基础知识,回顾基本思路,反复学习,直至掌握。建议利用好错题本,学习会更加高效。
4、调整心态,制定计划
一场失败的考试本身就容易打击自身的自信心,如果我们再一味地指责、贬低自己,会容易让自己陷入自卑的深渊,对自身的成长是没有任何帮助的。我们要试着学会欣赏自己,完全地接纳自己,包括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才能自信且出色地发挥自身的才能和潜力。用“成长性思维”看待自己——我只是暂时在这里跌倒,我一定可以在后面考试中爬起来。
通过这次的考试,加深对自己学习方面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去设定合理且贴近自身情况的目标,制定详细可行的学习计划。并且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可能是来自于同学的帮助,也可能是来自于你的学科老师的指导,也可能是来自于你的家长的经验。最后,在你所有计划的事项里,挑选一个最小、最容易的,今天就让它起步吧!哪怕只是一小步,都标志着你离自己的目标又近了一步。而且每当完成一件很小的事情的时候,请给自己一个小掌声,为自己表示祝贺。
5、善用资源,学会求助
同学们,比起过去的成败,更重要的是保持平常心,总结经验,立足于当下的每分每秒,继续前进。考后心理疏导至关重要。我们要学会调整心态,面对挫折,关注心理健康,树立长远规划。这段时间多关注自己的内心变化,如果以上建议都无法帮助你缓解问题,可以求助于同学、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亦可以寻求心理老师的帮助。
同学们也要关注周围的同学,如果发现对方情绪不稳定,要及时给予帮助,若是自己无法解决,要及时反馈给老师。
分数不管好坏,考完已成历史,不必过多在分数本身纠缠,望所有同学认真分析考试的成败及归因,通过考试给予的即时反馈,及时总结成功经验,或者查缺补漏,寻找今后需要努力的地方。多正向鼓励自己,少些精神内耗。且思且行,继续前进,努力在下一次的考试中取得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