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心为舟,向学而行
顾伊雯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以心为舟,向学而行》当最后一张试卷被收进试卷袋,当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渐次停歇,期中考试的帷幕悄然落下。此刻的我们,或许正捧着成绩单,在“几家欢喜几家愁”的心绪里徘徊——有人为超额完成目标而欣喜雀跃,让青春的扉页多了抹亮色;有人因些许失误而怅然若失,觉得努力未得应有的回响;亦有人波澜不惊,在平稳发挥中续写着踏实的足迹。
我想先和大家分享一句诗:“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四季流转各有景致,学习之路亦有起伏明暗。期中考试从来不是人生的“终点线”,只是我们漫长学途中的“观景台”——它让我们看清来路的脚印,哪些扎实稳健,哪些虚浮潦草;更让我们辨明前路的方向,何处需要提速,何处该补筑根基。若你正沉浸于成功的喜悦,愿你记得“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把此刻的荣光化作下一程的星火;若你正困于失利的阴霾,不妨想想“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那些错漏的题目,恰是照亮盲区的灯盏。
调试考后心态,本质上是学会与“不完美”共处。有位哲人说:“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而自我教育,便是学会用温柔的力量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或许你为一道本该做对的阅读题惋惜,为一次粗心的计算懊悔,可这些遗憾从来不是否定自我的标尺,而是成长的“磨刀石”。就像璞玉需经雕琢方能显光华,我们也需在一次次修正中明晰方向。不妨找个安静的午后,把试卷平铺桌前,不是为了苛责过往,而是像园丁梳理枝桠般,理清知识的脉络;也可以约上好友漫步校园,让银杏叶的金黄、桂花的暗香驱散心头的沉郁——心轻了,路才会宽。
而当我们抚平心绪,便会发现:真正的学习,从来不止于一场考试的胜负,而在于“终身向学”的坚守。古人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在这个知识迭代如潮汐涨落的时代,期中考试的成绩单不过是某一时刻的“快照”,而终身学习的旅程,才是一部永不落幕的“长卷”。或许你会问:“此刻的坚持,真的有意义吗?”我想起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匠人,他们终其一生在洞窟中描摹,有的人身后甚至没有留下姓名,却让千年后的我们在色彩与线条间,触摸到文明的温度。学习亦是如此,那些课堂上啃下的硬骨头,深夜里翻遍的参考书,考后复盘时记下的笔记,终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化作你面对世界的底气。
终身学习,从来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藏在每一个细微的日常里。是考后弄懂那道百思不解的数学题时的豁然开朗,是晨读时为一首古诗的意境沉醉的片刻,是闲暇时翻阅一本课外书时的专注,是向老师同学请教问题时的谦逊。它不是“必须考第一”的执念,而是“想变得更好”的热忱;不是“应付考核”的被动,而是“丰盈自我”的主动。就像候鸟为了抵达远方,既要有辨别方向的智慧,更要有持续振翅的坚韧——我们的学习,亦是如此。
同学们,期中考试的尘埃终将落定,但学习的星辰永远闪耀。愿我们都能做心态的主人,在喜悦中沉淀,在失意中奋起;更愿我们都能做终身学习的践行者,让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因汲取知识而闪耀,让每一次成长的跨越,都因坚持向学而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