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论文的一般格式
一、标题
二、作者
三、内容提要
四、关键词
五、正文
六、注释或参考文献
标题
一般的标题会:
1.规定论题、范围
2.概括观点
3.表述研究方法或类型
例如:
1、规定论题、范围
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语文学习困难生成因及对策研究
论历史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从中学生语言能力现状看语文教学改革
问题教学法在我的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如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2、概括观点
政治课堂回归生活
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师语言——学习兴趣的引火线
做课堂学习的小主人
让作文忠实学生的生活和心灵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
3、表述研究方法或类型
心理咨询技术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实际应用
浅谈课外阅读中语言的积累
小议毛笔书法课中的探索性学习
加强创新教育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
在汉语拼音教学中挖掘潜能,激活主体
小班语文写字课堂五步走教法初探
主 要 问 题
—— 论题过大
举例:
新形势下的教育观
教育出路何在
语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做课堂教学的小主人
浅谈如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多媒体网络技术与主题教育整合策略》的实验研究
其它注意问题
一般不用象征,不用比喻;确切、概括限定。如“引得时代活水来,育得禾苗绿意浓”不宜。
简明,不超20个字或10个英文词。
可以正副标题结合使用,一般主标题体现价值取向,副标题反映研究内容。如:小学体育教学健康心理的研究——体育教学过程中克服学生自卑心理的研究。
不用生造的词。如:“发挥教科室职能,推促教育发展”中的“推促”一词便是如此。
作者
单人:一般不要过多的缀名
多人:按贡献大小排序,不足以署
名的,可在文后注释中致谢
内容提要
不加评论和注释的简要陈述
主要研究途径、观点和结论
举例说明
题目:语文阅读活动中“文意”的发掘
内容提要:文意是由个体意识、时代精神和人们共同的修养意识融合而成的。作为贯注在文章躯体中的精神能量,文意是情与理的艺术融汇,也是一种独特的发现,在阅读活动中,要想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意蕴内核,首先要从宏观审视文章入手,透视文章的内在精神;其次,还应尊重文章的客观性,不能放纵自己的思想任意补充、拓展文本。语文阅读活动只有在不同读者对“文意”不断发掘中才算真正意义上的完成。把握好对文章的发掘过程,才能真正提高语文阅读活动的质量。
题目:构建“主体参与型”思想政治工作模式
内容提要:学校的思想教育工作面对具有“独立性、封闭性、动态性、逆反性”的青少年,如何接受“主体参与”型的教育,这就需要教师在实践工作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时,注意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为了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的实效性,工作中要坚持针对性、整体性、自主性、多样性和创造性。
题目:语文学习困难生成因及对策研究
内容提要:在现实生活中,一部分学生语文学习出现困难,成为语文学习困难生。
1确定课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汉语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母语,对于母语教学。不让一个学习因难生掉队,语文教师责无旁贷。我校是一所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初中校,学生成绩参差不齐,学习困难生在班中占了一定的比例。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成为全班学生学习的“累赘”,影响了整体的教学效果。因此,对初中语文学习困难生的教育是保证和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至关重要的问题。
2对语文学习困难生成因的分析:导致学生产生学习困难的困素包括智力、学习的动机、意志、学习方法不当、家庭社会的影响等。
3把握的原则:提高兴趣原则;细水长流原则;循环反复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授予方法原则;合作提高原则;成功体验原则。
4结合具体教学情况,改变学习困难生状况的对策
(一)拉近心理距离,给语文学习困难生一定的心理补偿
(二)深入研究目标教学,改变教法
主题词(关键词)
用途:检索各学科规范用语,
通用词汇:三——八个
举例说明
题目:浅谈阅读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
题目:“问题教学法”在我的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题目:
论历史教学中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题目:
从中学生语言能力现状看语文教学改革
题目:做课堂学习的小主人
内容提要: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充分强调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小学思想品德课教材是以讲故事为基本线索,从故事中阐明道理,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指导学生道德行为。而故事讲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一节课的效果。如果教师只是干巴巴的讲故事,学生学的会索然无味,谈不上去亲自参与教学,更谈不上有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让学生真正做课堂学习的小主人那?我认为,在品德课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使学生能够真正做课堂学习的小主人。本文从三方面加以具体论证:一、利用多媒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内驱力,积极、主动学习。二、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品德课堂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道德情感,促进学生道德认识的内化。三、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品德课堂教学,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激情、明理,明确行为要求。
主题词:教师:积极引导 学生:主动参与 亲自体验 内化情感 明确行为
正文
(一)科研论文的体裁——论说文
不是记叙文
不是说明文
不是工作总结
不是经验总结
不是发言稿
不是教材分析
正文
(二)科研论文的基本结构
论点
论据
严密的论证过程
正文
(三)思考的内容
根据不同命题,思考不同的内容
从思考中产生论点
从教育教学实践中产生论据
正文
(四)第一线教师科研论文的特点
发现自己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分析自己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研究自己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解决自己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五)写论文与搞研究密不可分
问题 研究 论文
解决问题 实事求是
教育科研论文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业务中开展科学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概括与升华
正文
(六)正文的几种类型
(1)课题研究型(问题解决)
(2)思辩型
(3)实证型(验证)
(4)经验总结型
(5)调研报告
说明:综合性 融和性
(七)正文的几个环节
(1)问题的提出
理论上的问题——研究现状 文献综述
教育教学实践上的问题
——本校、本班、本人
(2)研究方法 (3)研究对象
(4)研究内容 (5)研究结果
※ 谈问题的提出: 关键是能不能发现问题
(一)如何确定问题
1、罗列问题
2、分析、排序,哪个最重要,哪个
先解决(价值何在)
3、可解决的、可操作的,可解决的
程度(排除难以解决的、做不到的)
(二)举例
例1
题目:
中学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问题的提出
实施素质教育是世纪之交国际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作为基础薄弱、人口众多的中国,要提高综合国力且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唯有改革教育提高全国素质。
地理教育作为中学基础教育的一门学科,具有独特的素质教育价值,这是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优势。主要是由于地理教育对人的素质的构建,对人的文化修养的提高、思维情操和人格的完善、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著名的已故地理学家竺可桢先生早在1929年说过:“地理教学的主旨在于养成健全之国民,使学子能以世界眼光推论时事。”北京特级地理教师王能智也说过:“要让学生用地理知识谈论国家大事,议论天下大事。”
例2
题目:如何应对扩招后的新问题
由于高中扩招,2002年暑期某某中学招收高一新生16个班,扩大了一倍。高中学生之间学习程度差异距离拉大,基础参差不齐;师资力量匮乏。学生要升名牌大学、要升学、要过会考关,学校要提高在社会上的名望。面对差异,矛盾产生了,问题出现了。
例3
题目:创设情境 主动参与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存在着“数学理解”的畏难情绪,对数学不感兴趣,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教师没有注意到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把学生放在被动接受的位置上,没有根据小学生既好奇又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创设一个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情境。
例4
题目:浅谈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合作与交流
综合实践活动课特别注重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合作与交流,让他们在合作交流中学习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沟通,让他们体验人与人的依赖性,让他们懂得同龄群体的交往与情感的交流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条件,是未来生活、工作的基本方式,让他们增强集体的意识和共同工作的能力(课程标准)。怎样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防止合作交流流于形式,提高合作交流的质量和效果呢?这些都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论文——思考
例1
题目:中学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1、什么是团结协作能力
2、培养团结协作能力这一研究领域的
现有成果
3、结合本学科(本班)实际谈团结协作
能力欠缺产生的负面影响。
4、怎样培养团结协作能力。
5、结合实际谈团结协作能力增强产生的
正面效应。
例2
题目:浅谈如何将新课标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实践
1、新旧课标的差异(理念的转化)
2、从哪些方面探索创造新型教学
模式的途径
3、新型教学模式的基本特点
4、新型教学模式的正面效应
5、思考与评述
例3
题目:写字课的改革措施对小学
生情感、态度影响的调查
1、改革措施的具体内容(前后变化)
2、改革前学生情感态度与写字课的
关系
3、改革后学生情感态度与写字课的
关系
4、思考与评议
例4
题目:习作——感受生活快乐
脱离生活:文章空洞,大家都不快乐
(脱离生活的习作的几种情况)
2.感受生活:文章内容充实,大家都快乐
(研究重点)
3.怎样感受生活:干预策略
4.习作与生活的关系:生活是习作的源头活水
例5 题目: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
一、“学习活动”的界定
二、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的必备条件
三、条件不具备,学生难以成为学习活动的
主人
四、创设条件,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几个分论点)
五、思考:总体概括
论文——结构
例:情感教育——新的课程目标
(摘自《教育科学研究》2004-6 P47)
一、目前情感教育的偏失及分析
(一)对情感教育作用认识不清导致情感教育没有受到应
有重视
(二)对情感教育概念内涵认识不清导致情感教育无为实
施
二、情感教育是当下学校教育的本质性问题
三、情感教育实施的基本途径
(一)创设情境——促进学生情感体验
(二)诱导——调整学生认知评价
(三)关爱——达成情感互动与升华
注释或参考文献
注释或参考文献的书写规则:
作者,著作名称(刊物名称),出版社,出版年月,内容涉及的页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