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务公开先进单位创建活动总结
横山桥初级中学
我校的校务公开工作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江苏省教育厅关于推进全省教育系统校务公开工作意见》,及武进区教育局关于开展武进区教育系统校务公开工作先进单位创建活动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了公开公正、优质高效、行为规范、民主监督、科学管理的校务公开的工作机制和实施方案,从源头上遏止腐败现象,充分发挥教职工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中的作用,努力推动我校教育教学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学校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省、市、区有关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开展工作,进一步健全制度,完善机制,规范程序,提高实效,切实提高我校校务公开工作的整体水平,促进学校加强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党风廉政建设,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促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规范管理,让校务公开工作成为加强和改进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平台。
二、组织健全,措施落实。
根据上级要求和工作需要,学校设立校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工作小组、监督小组。由校长周建清担任校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副校长王晓锋担任校务公开工作工作小组组长,由副校长徐涛荣担任校务公开工作监督小组组长。领导小组会议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工作小组、监督小组会议不定期召开。学校领导经常对校务公开工作进行检查督促,及时提出工作意见,对校务公开工作作出明确指示。工作小组要会同学校各部门,根据各阶段的工作,按要求定期公开公布应公开的事项,将公开内工作中,努力做到校务公开工作与学校管理目标相结合,与规章制度相结合,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相结合,与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相结合。
三、制度健全,监督到位。
学校进一步完善和充实校务公开的责任制度、审议制度、评议制度、反馈制度,形成较系统的校务公开运行机制。严格校务公开工作规范的运行程序:各处室负责提出公开内容,送领导小组和监督小组审批,工作小组通过有关载体予以公开,及时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责成有关部门针对问题进行整改,组织评议并予以反馈。对学校的重大决策,评优评先、职称评定、财务管理、收费标准等重要问题,不但重视公开结果而且重视公开过程,如:学校在评选校骨干教师时,为了公正、公平、公开我们聘请校外兄弟学校专家为评委,在评选过程中发现原来评审标准有漏洞,听取群众意见重新进行修改。对一些需要作出解释的问题,专门设置了反馈栏进行解释。为了使校务公开工作做得更好,我校还规定每月召开一次行政扩大会议,邀请年级组长、部分教师蚕参加会议,倾听老师对校务公开的反应
四、程序规范,形式多样。
对照校务公开有关制度,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工作分配到岗,任务落实到位,责任具体到人,进一步规范程序。结合我校实际,确定公开内容,给全体教职工以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本年度公开的内容如下:
1、学校年度工作目标计划和重大决策,三年目标发展规划,在全体教师会议和校园网上公布,听取教职工意见,反馈后进行修改。
2、制订或修订的学校的规章制度。包括教职工岗位职责,教职工考勤制度,临代教职工管理办法,奖惩规定等,公布于校园网,并下发到教师手中,接受监督。
3、办事公开,学校的每周工作安排,教学教研活动及时在校园网上公布,让教师做到心中有数。
4、教职工奖惩,教育教学评选活动公开,每次评优评先或奖励先在校园网或教师大会公布评选或奖励的范围、对象、条件、名额、程序和要求。做到人人皆知,确定上报人选或初定评选结果先在校园网或公示栏内进行公示,结果公开。
5、向学生收费公开。严格按上级一费制规定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向学生收费,并以家长书的形式告诉家长,期末发放代办费结算清单。如遇一费制外的收费(如防疫打针等)则先发告家长书,在家长同意后再收费。
6、教师职称评聘公开。学校教师职称评聘,严格按上级要求做到“四公开”,向教师公布任职条件,公布学校职评领导小组名单,公布申报人员名单,公布参评考核情况和推荐上报名单。
7、财务管理公开。学校财务预算计划、财务收入、教职工福利分配方案、财务支出每学期向教代会报告一次,并在教师大会上公开。
五、成效明显,群众满意。
一年来,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校校务公开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实行校务公开,民主治校,抓住了关健,凝聚了人心。广大教职工关心学校民发展,维护学校荣誉,争为学校立功。通过校务公开,学校领导改进了作风,提高了管理水平,领导班子成员人人勤政务实,个个克已奉公,处处以身作则,办事光明磊落,不搞“暗箱操作,”给群众以明白,还自己清白。同时广开言路,善于纳谏。通过校务公开,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领导与老师之间、老师与教师之间坦诚相对,推心置腹,空前团结。通过校务公开,促进校风学风呈良好发展态势,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规范管理,努力做到依法治教,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和新一轮课程改革创造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