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学校工作意见,紧紧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一核心,牢固确立“素质为本,质量第一”的观念,切实推进课程改革、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努力深化教学研究,以务实的工作作风、创新的工作思路,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工作目标
牢固树立“质量是学校永恒的主题”的观点,以育人为本,积极探索和大力推进“轻负担、高质量”素质教育的尝试,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尤其是初三年级,要不断总结教学得失,以“埋头苦干、稳步提升”为工作目标,面向中考,研究中考,着力增强教学和复习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备课组研究,加强对各次测试的研究,高度重视中考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使用,全面实现中考质量目标,为提高学校的办学声誉做出贡献。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学习,努力提高师资水平
注重师德师风建设。各教研组应组织教师进行政治理论学习,结合学校的有关要求,深入开展以“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为主要内容的活动,提高教师的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
注重业务能力提高。处在新时期的广大教师应主动适应教学的新形势和新要求,积极探索和优化教学方法,注重专业素养的提高。应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智慧:独立精神——加强学习和研究,努力提升自身的学术品质,做到在各种教学思潮面前能明辨是非,保持清晰的思维力和判断力,表现出教学个性,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学机智——面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偶然性问题和意外情况,应增强临场应变对策,将不利于教学的因素降低到最小程度。求实品质——教师应自觉地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善于吸取他人的经验,不断解剖自己的教学,及时进行课后反思。通过学习、实践与反思,努力成为专业知识扎实、知识体系宽广、教学技能娴熟、教学风格独特的教师。
(二)规范教学行为,促进教风建设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要求开足开齐课程,教师严格按课表上课,课程表规定的课程不得擅自更改或调动。
2、老师不得无教案进入教室上课。每节课上课之前必须认真备好课且有教案,加强集体备课,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做到同年级、同学科、同进度。各年级、各学科的备课组长要负起责任,带好各自的备课组开展集备活动。每月教务处将按课时检查备课量。
3、规范课堂教学常规。教师上课必须按预备铃声准时到教室,上课语言要规范,仪表和教态要端正,不允许坐着讲课(身体原因除外),课上禁止吸烟、喝茶、接打电话,不准接待客人,不得随便离开课堂。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课上杜绝满堂灌、满堂问的现象,构建师生互动的全新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搭建教学平台,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努力提高45分钟课堂效益。
4、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教学目的,兼顾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布置精当、适量的作业,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作业要有发必收,有做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要认真批改,批改有日期及学生订正的痕迹。作文批改要有评语。教务处将不定期检查。
5、听课制度。积极开展互相听课、评课活动,研讨和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每学期每位新教师(三年以内)需听课30节以上,每月不少于4节,其余教师需听课20节以上,每月不少于3节,听课记录本要记载完整且有简短的评语或交流。学校行政继续进行听课督查制度,每周对部分教师进行随堂听课,接受听课的教师要同时接受备课、执行教学计划的检查。
6、认真辅导。辅导工作要做实做细,辅导要因人制宜,分类指导,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7、认真做好初中学生电子学籍管理工作,本学期重点要做好转出、转入的学生的学籍增删工作,学生的电子信息确认、中考报名工作等。
(三)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营造教学研究氛围
教研组、备课组工作要围绕提高有效教学,开展专题研究,重点从抓有效教学、有效作业、有效辅导等方面着手,切实提高学科整体教学质量。
1、进一步规范教研组、备课组的量化考核。积极开展教研组活动,每月至少一次教研组活动。各教研组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学期教研计划,加强组风建设和理论学习研究。各教研组在开学一周内做好教师的公开课安排,本学期公开课将安排在每周工作中,教师根据安排的公开课时间开展活动。本学期继续在教研组内开展听课评课活动。本学科的全体教师要全部到位参加听课活动。公开课教学形式、手段等由教师自行选择。学校要求教师多运用现代理论指导上课并充分用好学校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评课要由教研组长组织相关学科的教师参加,并做好发言记录。
2、认真做好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活动,坚持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完善“主讲人”制度,要求备课组成员统一进度、统一内容、统一讲义。备课组长要把好备课关、教学关,使组内集体备课活动成为加强教研的有力手段,保证学科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提高集备的成效。在教研和集体备课活动中组长要充分调动每位教师的积极性,畅谈课堂教学的得与失,与其他教师交换意见,以提高课堂教育教学的效果。
(四)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育改革,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建设优秀的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的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有一流的教师队伍,才有一流的教学质量。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有高超的教学艺术,因此要求教师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并用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
1、强化教学教研观念,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人文教学思想。加强对学生“双基”的训练并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形成自学能力,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努力形成与新课改要求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模式。严格控制教师擅自滥发资料,力求做到教师手头资料多,给学生少而精。
2、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和进修,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手段,积极探索和优化教学方法,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勇于探索、创新,注重自身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的提高。鼓励教师积极赴外取经,搜集相关的教学资料,通过各种手段获取教学相关信息。注重对初三段教学动态的调研,采取一切措施提高初三年级中考成绩。
3、积极开展各类评优课活动,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教学评比活动,通过评课、交流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4、积极倡导校本教研。以课题研究为载体,研究解决课程改革中的困惑与问题。开展课题研究可以促进教师学习教育教学新理论,接受大量新观念,新信息、新知识,激发教师的教学思想活力和教育教学创造力,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要求教师及时总结经验,做好课题研究工作,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5、合理征订音像教材、课堂教材、配套材料、图书等教学用具,督促教师利用现有的电教设备,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利用好学校的图书资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五)注重青年教师培养
高素质的教师是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教师只有成为优秀的学习者,才能成为优秀的教育者。青年教师是学校的希望,沿袭我校以往做法,进一步抓好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并完善师徒结对、师徒之间的传帮带活动。本学期师徒结对情况如下:师傅徒弟每周至少听对方一节课。师傅要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教学经验传授给徒弟。加快青年教师的培养,继续开展“骨干教师工程”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青年教师,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扩大教坛新秀、教学能手的队伍。分期分批组织教师赴外校听课学习取经。
结合“青蓝工程”的考核,继续执行文化考试制度,开展各类评优活动,充分发挥组内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帮助青年教师成好才。做好本年度的市区级教坛新秀和学科带头人的申报工作。
(六)加强体卫艺等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抓好音、体、美、综合实践、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教学。各科教学都是整个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缺一不可。要求各术科围绕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期工作计划,认真备课和上课,要求各术科教师在课堂上体现出新课程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条例,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抓好课间操、眼保健操、大课间活动及课外体育活动的检查。充分利用学校现有场地、设备、器材,上好体育活动课。体育活动做到内容、器材、场地、时间四落实。学生广播体操要高标准、严要求,常抓不懈,眼保健操要动作准确到位,上课老师要认真指导,体育组要与相关部门组织检查。抓好健康安全教育,认真上好每周一次的健康教育课,努力抓好防近治近工作,控制近视率。医务室要积极做好流行疾病的预防工作。
2、各学科在做好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应该重视美育教育、环境教育等的有机渗透。
没有艺术的教育不是全面的教育,学生艺术修养、审美能力是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音乐、美术两门学科的教师要认真贯彻落实大纲精神,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努力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组织开展艺术活动,帮助学生搭好展示艺术才能的舞台。要选送好学生书画作品,参加各项比赛。
保护和改善环境,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与存亡,也取决于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不断培养和提高下一代的"绿色伦理"观,是历史和社会赋予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义务和职责。教师要从"绿色学校"的高起点出发,力争将环境教育渗透于各个学科的教学之中,将"环境教育"作为学校的特色教育,使保护环境成为了全校师生的共识。积极开展学校环境教育,做到有计划、组织进行,除了学校安排的环境教育课程以外,还要利用广播、橱窗等进行定期教育,并督促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环境教育,使这一教育常规化、细节化,不断提高师生的环境意识。
3、加强对学科竞赛的指导工作,做好各学科之间的协调工作,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科的各种竞赛提供服务。学科竞赛做到有专人辅导、有专人负责、并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使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在教育教学上有所回报。
(七)其他工作
1、加强图书流通及实验室的管理工作。
2、加强学生上体育课、理化生实验课等可能涉及学生安全的课的安全教育。
3、作好小升初招生、宣传工作。
(八)本学期工作重点:强化毕业班工作,加强过程管理,提高中考复习实效
毕业班工作是本学期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面对本届毕业班生源及现状,积极倡导“四个有效”,即有效课堂、有效训练、有效辅导、有效研究。教务处将加强对初三工作督导,及时发现问题,在调查研究基础上,重点抓好分层指导,分档推进,采取措施,狠抓强化转差工作。具体工作如下:
1、有计划地组织好初三毕业班教学和复习工作(关注变动的中考信息)。要认真研究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分析中考命题的走向,吃透考试精神,了解考试热点,多渠道收集有关中考的各种信息,有选择地进行使用。每位教师要弄清中考命题的基本原则、方法、趋势以及考试策略,并渗透到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制订好复习计划,安排好各轮复习的时间。教务处要及时收集中考信息,了解新课改下考试的最新动态,有效地对九年级教学进行宏观指导,提高九年级中考复习的实效。
2、结合模拟考试,认真做好模拟考试分析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开设讲座,对初三学生进行心理指导、树立信心。对后进生也要精心指导和全面关心,帮助他们打好基础,尽可能在中考中多得分。
4、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做好后进生管理工作。各任课教师要充分发扬“拼、盯、研、清”的精神,坚持做到“各类临界学生不放松、学习困难学生不放弃”。
5、认真做好学生体育测试、英语听力口语自动化测试、体检工作、中考报名、志愿填报工作和认真组织学生参加中考。
6、、组织召开2010年中考百日誓师大会、家长会和教师会。
在新学期中,教务处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将群策群力,扎扎实实地把我校教育教学工作推向深入,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而努力。
武进区横山桥初级中学教务处
201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