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关概念的界定
该如何来看待课堂呢?如果把学校看成一个小社会的话,那么是不是可以说,课堂是组成这个社会的基石,如果我们能把课堂当作学校教育的基石的话,那这就需要谈及文化这一概念。文化是一种习惯,也是传统;是一种对周围发生的事件在看法上的大致认同。
文化对内包括理念和思维方式,对外就是行为习惯。从这个意义上看课堂文化并不是一个很深奥的命题,简单的说,就是教师教的习惯,学生学的习惯,具体点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的教学理念,思维方式,这一内在的转化为行动就是教师在课堂中呈现出的行为方式,行为习惯;再有就是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当这种习惯被广泛认同,并长久保存,有时甚至会贯穿一生时就是文化。
(一)关于文化的概念
什么是文化?关于文化的定义,现在说法不下几百种,词海中狭义的解释为:文化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应的制度、组织机构,并随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从上面的概念来看,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首先需要有相应的制度和组织来保障文化的传承;其次文化是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积淀而成的。
我们认为文化应该是生活方式,思考方式,行为方式以及再思考方式的总称,并且是在一定发展过程中积淀下的一种聚合力。台湾著名学者龙应台女士关于文化有过精辟描述:“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这句话包含着很深沉的含义,首先文化是伴随着人的发展的,与社会如影随形,其次文化是需要呵护的,同时又是极具张力的,再者文化能起引领作用,在某种意义上说谁喜欢你的文化,你就能拥有谁。
(二)关于课堂文化的概念
什么是“课堂文化”?“课堂文化”同样有着丰富的内涵。课堂文化主要发生在教室这个特定的空间和一节课这个特定的时间里。它在表现形式上主要是一种动态文化,一种情境性的文化。具体指在长期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形成的,并为师生所自觉遵循和奉行的课堂精神、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课堂文化建设以科学的教学观为前提,以课堂(教室)为主要空间,以教材为主要材料,作为行为主体的师生在活动中逐步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形成民主平等,互动合作学习探究的文化意识形态。可以说,课堂文化是人的精神气象,是现代学校文化的最高境界,因此,课堂文化必须注意从人的角度出发,体现对人的关怀和重视。它不是建立在命令和控制之上,而是建立在心与心的交流和沟通之上。
什么是“新课堂文化”?是指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一种和谐共存、规范有序、科学严谨、灵动生成、开放智慧的课堂。这种新课堂,源于课堂,基于课堂,在课堂中展示出人文的课堂教学价值观、科学的课堂教学过程观、艺术的课堂教学方法观以及先进的课堂教育管理观,在打造新课堂的同时,创生出一种新文化。这便是我们追求的课堂理想、教育信念。
(三)基于学生主动发展建设课堂文化。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课堂文化。各项教学活动,不只是帮助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方法,而且要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二是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建设引领学生主动发展、具有生命活力、充满学习情趣、富有智慧灵性的课堂文化。
本课题以建设课堂文化为抓手,深化教学改革,不只革新课堂教学,而是对课前学习、课堂教学、课后作业练习、校外学习活动等教学过程各环节进行研究和创新,使教学各个环节、各项活动都力求有思想有文化,都追求优质高效,都能成为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框架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学习不是来自于能转移到人的头脑中的事物信息,而是来自学习者与环境之间极为重要的建构性的相互作用,这种建构过程依赖于学习者以前的知识积累。建构主义强调“真实的学习”。课堂文化首先是一种氛围,主要依靠人的精神为显现载体。“教育是引导个体去领悟生活的艺术”,“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二)生命教育理论
教育要尊重学生生命的教育思想,叶澜教授提出的“教育是一项直面生命的事业”,生命教育理论从本质上说,生命教育理论是一种尊重生命尊严,弘扬生命价值,促进生命发展的教育主张。在生命教育理论看来教育是培养人的人文活动。人文性是人类教育活动的最本质的特性之一,因为教育总是与人的感情、与爱分不开的。因此我们说,教育是最复杂的人文活动,当教育中缺少了文化的因素,教育就会事倍功半;当教育成为一种文化,教育就会事半功倍。
(三)人本主义教育观
人本主义观点认为,人的认识、行为和情感是紧密联系的,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它把人的价值、尊严、自由、创造、潜能的充分实现置于最重要的地位,强调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强调学生的积极主动精神实则是对文化的认可。“生命是教育之本,是教育的核心,是教育能够生动存在的灵魂。教育只有从面对生命的角度出发,才能展现出它的无尽魅力;也正是面对了生命,教师才有了他们事业的崇高。教育的神圣和崇高,就在于它和生命联系在一起。”
三、本课题研究的主阵地是课堂,研究具有横山桥初中特色的课堂文化,我们将着力打造横山桥初中新课堂,实现一种符合横山桥初中学生、教师特色的课堂文化。具体体现在以下三点:
1.以建设课堂文化为目标,倡导文化育人,深化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的文化品位,提高教学效益和学生学习水平。
2.强调以人为本,着眼引领学生主动发展,通过建设课堂文化、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开发学生学习潜能。
3.强调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建设课堂文化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而是把文化建设贯串教学的各个环节,强调以课堂文化为重点来促进整个教学文化的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