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生缺乏体育学习兴趣的探究
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初级中学朱林泉
[摘要] 兴趣是人类认知事物和从事各项活动的心理倾向。实际教学中发现影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生对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不高。通过对本校一千余名学生的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结合“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及新课程的实施要求,对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途径进行探究,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关键词] 初中生 体育 兴趣 探究
1. 前言
在体育新课程标准实施的两年时间里,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相应加大了对体育教学的改革力度,使学校体育充满生机和活力。在体育教学中,怎样使学生学得更好,除了与他的身体素质有关外,对体育的兴趣成为影响其学习的主要因素。我国古代教育家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一个人的兴趣对他所从事的事业有无积极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体育教学所提倡的成功教育、快乐教育也是对体育兴趣的培养。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势必成为学校体育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初中生体育学习兴趣的调查研究,找出了影响初中生体育学习兴趣的诸多因素,得出了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具体措施,与广大专家和从事体育教学的同行们共同商讨,共同提高。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校1096名初中学生,其中男生566名,女生530名
2.2 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资料法、归纳分析法
2.3 问卷的信度
本次发放问卷1096份,回收1058份,回收率为96.53%,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
3.结果与讨论
3.1 结果
3.1.1通过个别访谈和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学生喜欢体育活动,但对上课不感兴趣和抱无所谓态度的学生占有相当比例(见表一),不能不引起我们应有的重视。
表一:
学生对体育学习态度的问卷调查统计
态度
性别
|
喜欢
|
无所谓
|
不喜欢
|
n
|
%
|
n
|
%
|
n
|
%
|
男
|
455
|
84
|
65
|
12
|
20
|
4
|
女
|
358
|
69
|
129
|
25
|
31
|
6
|
3.1.2在调查统计表中,我们把学生对体育学习的态度分成两大类,并分别填写相关内容,如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学生则写明主要原因(见表二),如喜欢(包括无所谓)上体育课的学生则填写感兴趣的运动项目(见表三)。从统计表上可以看出,学生对体育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有很多因素,而喜欢上体育课的学生中,对每个运动项目的喜爱程度不一样,男女学生所占比例各不相同,其中球类项目男生所占比例较多,体操项目女生所占比例较多。
表二:
影响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因素
因素
|
身体素质
|
不良运动史
|
教师因素
|
教材因素
|
传统文化的影响
|
学生人数
|
10
|
5
|
18
|
10
|
8
|
所占比例
|
20%
|
10%
|
35%
|
20%
|
15%
|
表三:
学生感兴趣的运动项目分类表
运动项目
|
田径
|
球类
|
体操
|
武术
|
学生人数
|
106
|
688
|
211
|
53
|
所占比例
|
10%
|
65%
|
20%
|
5%
|
3.2 讨论
3.2.1对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不高的探析
3.2.1.1 自身身体素质的限制
由于身体素质不好,导致在上体育课时,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师的任务,体育成绩不理想,使其自信心受到打击,从而引起体育兴趣的降低。这类学生主要是一些自身身体素质比较低的学生,如身体特别胖或特别瘦小的学生,身体和智力有缺陷的学生。
3.2.1.2 有过不良的运动史
部分学生在以前的学习和锻炼中受到过身体或精神上的伤害,如从单杠或双杠上掉下来受伤、从事球类运动时摔伤等,都会影响到学生的自信心,不敢进行许多类似的体育活动,造成体育兴趣不高。
3.2.1.3 教师因素
体育教师对新课程研究学习不够,观念陈旧,业务水平不高,教学方法不科学新颖,教师自身的责任心不强,与学生的亲和力差,师生关系紧张,教师作风粗暴,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于是泯灭了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爱好。
3.2.1.4 教材因素
在调查中学生普遍反映教材缺乏新颖性,在小学学的东西到了初中还有太多的重复,趣味性不高,与社会体育不能很好的接轨。在新授内容上,现有教材的课时安排不能让大多数学生真正掌握教学内容,造成学生完不成学习任务,逐渐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渐渐失去学好体育的信心,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
3.2.1.5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家,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广泛流传的是重文轻武的思想。这种思想的存在直接或间接束缚着现代教育,很多家长和老师认为体育学好学坏无所谓,只要文化学科好就行。导致许多学生应有的体育锻炼时间被家长或文化课老师剥夺,甚至学生上体育课也往往不思进取,抱无所谓的态度,根本谈不上什么兴趣了。
3.2.2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措施研究
3.2.2.1 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
对于一名学生来说,要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有一个健康体魄的重要性,才能逐渐培养出学习体育的兴趣来。我们要一切从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出发,扎扎实实地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发展学生的健康放在第一位,充分体现体育课的健康价值。
3.2.2.2 注意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体育教学论过分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主导作用,认为学生只是一个需要教育的客体,只能被动地接受体育教师的教育培养,这样就导致了学生主体地位的丧失,自觉性、积极性的泯灭。失去兴趣的学习,不能激发与维持学生学习的动机,不能体验到满足需要的乐趣,学生也不会进行有效的学习。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因作用,即主体作用。另外,学生从事体育学习的基础、追求目标、个性心理、学习的方式方法等均不相同,教师只有最大限度适应学生的需要,因材施教,积极地鼓励、引导学生,以培养学生对体育学习的浓厚兴趣。
3.2.2.3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体育教学是双向双边、复杂的活动,体育教师掌握着教学方向、进度和内容,用自己良好的思想品德、丰富的知识、高超的运动技艺、活泼、生动的形象教育来影响学生,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学习的目的、态度、动机、积极性、身体状况、兴趣、思维能力、情绪等都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2.2.4 突出新课标下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在教学目标的统领下,着眼于“对生活有用”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知识和技能,加强教学内容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生活实际及现代社会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增加健身性和趣味性强的球类、舞蹈、民族传统体育和游戏。新颖有趣、逻辑性强的教学内容,可以不断地引起学生新的探究活动,从而激发学生更高水平的求知欲。
3.2.2.5 制定科学的考核评价模式
传统“一刀切”的评价标准存在着诸多的负面因素,它不但没有起到调动积极性的目的,反而挫伤了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因此,新课标下的考核评价模式注重将体育教学过程评价与体育教学结果评价紧密结合,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和合作意识,从而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对体育学习的浓厚兴趣。
3.2.2.6 组织丰富多彩的小型竞赛,提高学生的兴趣
竞赛的方法特别能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创设竞争情境,提供竞争机会,让学生在竞赛中展示自我,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3.2.2.7 改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体现趣味性。课的组织要多样化,教学手段要灵活创新,要不断改变作业条件,允许学生个性发展的各种爱好的选择。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组教学的尝试,如按性别分组、按体质分组、按兴趣分组等等,对于身体素质差的学生,各项指标都可以下降,如降低跳高的高度,把跳远的踏跳板适当前移等,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学习体育的兴趣,有效地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4. 结论与建议
落实新课程,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新型的教学模式,制定科学的评价制度,充分发挥评价对学生的激励和导向作用。进一步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联系,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环境。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需要和设置必要的诱因,引起学生的体育兴趣,从而保证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
参考文献:
1. 季浏,汪晓赞.《初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1
2.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5.1
3. 毛振明.《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