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课题研究进展情况(研究什么问题;怎样开展研究的;问题解决的程度如何。限2000字以内)
初中学科教学资源库校本化建设与应用的研究主要是研究以下几个方面:1.资源库平台的研究2.栏目架构的研究3.技术标准的研究4.资源本身的研究5.资源的开发,主要通过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观察法等进行有效的研究,具体开展活动如下:
(一)系统学习培训
1.深入自学
课题组成员利用学校图书馆、书店、上网浏览、下载等多种渠道,只要与课题有关的国内外信息资料都能认真阅读,记录笔记,细心揣摩领会,了解国内外专家学者曾有的探索研究经验及已取得的成效等。
2.组织培训
课题组采用同步培训的策略,搜集有关课程的资料,组织所有教师集中培训,共同讨论如何建设校本化资源库方案;定期对教师进行基础理论、网上操作技能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还多次邀请沈家平等专家就“如何开展课题研究”、“如何进行行动研究”进行专题讲座,定期组织理论学习与实践交流会,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促进实验课发展。我们还组织教师前往实验学校进行学习,互通有无,近期兄弟学校来我校听课,对我校教师实验课评价很高。今后我们还将在加强校际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地区间的交流,选派教师到先进地区学习培训。
(二)实施重点
1.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为目标,择时、择机上传有效资源
为了促进课题的开展,我们制订了十二个字的工作策略:定位正确、贴近学生、多方协作。定位正确是指教师通过使用资源库宗旨是为学生的学服务,为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服务。贴近学生是指使用资源库的资源所采取的方式、方法和手段都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多方协作教师之间、校际之间的横向协作交流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伙伴关系。有效资源有:一种是单一教师认真钻研教法,在此基础上确定是否需要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运用何种技术手段,如何运用,在授课的什么时机运用等的多媒体课;二是通过集体备课活动,充分利用集体的智慧,优化课堂结构,改革教学方法,进行的教学设计;三是课任教师参加的市级的研讨活动和竞赛活动优质课,这就要求校领导和课题组长加强平时的检查指导工作,经常听取学生的意见,切实开展一课一评,帮助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效果,确保资源合理高效。
2.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的,有效建设和运用资源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努力寻找资源库在教学中应用的着力点和最佳时机,探寻教学中运用新技术、新媒体提高教学效率的途径,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努力达到提高课堂效率,促使学生和教师都得以发展。
例如,美术课《京剧脸谱》一课是让学生学画京剧脸谱,增加对京剧脸谱艺术的了解,培养对京剧脸谱欣赏的能力。第一节课按以往的教程进行,容易流入形式技巧练习,难以对国剧的切深感受,学生们印象不是很深刻。我们通过课题组讨论,通过反思与改进,在生成的课件中引入京剧曲牌配乐,并用浮雕般的石膏面像脸谱让学生们亲自勾画,这大大刺激了学生们的创作热情……在京胡地道的韵味中、铿锵的节奏下出示几张勾描好的脸谱范作。画对脸谱根据角色演唱的情绪及唱腔装饰,给学生们分析角色性格,给每个脸谱对号入座。在学生勾画下配合京剧精粹演唱录音,使学生注意力处于一定氛围之中,精神集中、兴趣浓厚的进行制作,不但是学生在立体的形象勾画下掌握了京剧脸谱知识,而且对京剧兴趣的培养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通过两节课的对比,有效的生成了有效的课件,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3.以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和相应的应用能力为基础,努力学习新媒体、新技术,建设高效资源库。
资源库建设,首先是教师为主,其次教师的信息素养和应用能力尤为重要,。没有一定的信息素养和相应的多媒体应用能力,就不可能有效的上传和共享资源,学科教学资源库平台将是一个空台。针对教师的新媒体、新技术基础差、应用能力较弱的现状,我们采取了三条措施:一是我们课题组定期开展多媒体基础知识和课件制作的培训,并委托电教组,定期进行培训与学习,以帮助教师迅速提高各种新技术的操作水平;二是开展课件的展示与评析。在学校的教学研究活动中,经常穿插优秀课件的展示与评析。这种做法极大开阔了课题组成员和广大教师的视野,促使他们更好地把握课件的制作与使用,提高课题研究水平;三是经常组织各年级的研究观摩课,通过这些研究课对比探讨网络在教学中的有效使用,确保资源库网站的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