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以生为本构建学生学习常规研究计划 2016
1、.文献研究阶段(2015年6月—2015年12月)。围绕课题收集材料、学习理论,完成对学习常规的文献研究。研究学习常规实践研究的目标与内容体系。研究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更新课题组教师观念与时俱进
教书育人的成败,关键在教师,课题研究能否顺利地开展,关键在于教师的教育理念是否符合时代的要求。而教育科研又是更新教育观念、永葆教育发展的生机与活力的有效载体,是将先进的教育思想转化为具体的教育实践的必由之路和必经过程。因此在实施研究前,为把这项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我校及时组建了实验工作领导小组,校长赵亚东全面负责,教导主任具体负责课题,对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对学生学习常规的基本涵义、主要内容和重要价值的文献研究。通过学习研究正确把握以生为本的基本精神,正确理解学习常规的基本内涵,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
我们课题组教师在深入学习了学生学习常规构建方面的理论,课题组通过调查研究和教育理论的学习,对基于以生为本,学生学习常规的构建提出初步的意见。
在学习中我们发现学生学习习惯的内容非常丰富,结合以生为本,着眼于人的全面持久发展的要求,以及生学习习惯形成和发展过程,我们发现学习习惯形成和发展过程大约是一个量变(认知)——质变(形成)——新的量变的过程(巩固发展)。因此我们在实际研究过程中按新课程的要求及以上变化规律,着重从学习过程、具体内容、自主探究、问题合作等方面来研究初中生的常规学习习惯和行为。
①从学习过程来看学习常规包括学习过程中各环节的具体表现如:学生吃饭、午休、早读、预习、上课、作业、复习、考试等。
②从具体内容来看学习常规包括学习情感、学习方式、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的行为要求。
③学习常规需体现新课程、新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式。如:学生的反思、合作、提问、日志等。
以上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归类,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与习惯培养的统一。以素质教育的培养为目标,创造性地超越和拓展了传统的学习习惯的内涵。围绕这些培养内容,课题组成员结合以下问题谈了自己的体会:
(1)你认为构建并落实新的学习常规对教师有哪些新的要求?
(2)中学生的学习习惯主要有哪些?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进行培养?
(3)你在课堂教学中关注过有利于学生今后发展的学习习惯吗?关注的次数多吗?你认为自己有哪些好的做法?
经过这样的学习和讨论,教师们不仅理论修养有了明显的提高,而且对自己的教学也进行了一次比较全面的反思,为后继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行动研究阶段(2015年12月—2016年6月)。根据研究内容,课题组成员分工协作,通过调查,在实践中研究与创新,构建起学生学习常规实践教育活动系列,并在实施中不断完善。开展打造创造性学习常规的研究与实践,形成适合学生实际,着眼学生发展的学习常规。
2.分层调查本校学生常规发现问题
对本校学生的日常学习行为、学习习惯进行调查、研究,通过观察、访谈、问卷等调查,全面了解,深入分析学生在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上存在的主要问题,以便针对性的构建学习常规。
初一学生学习习惯状况的现状调查分析。
初一学生开始阶段采用观察法和个别访谈法,先通过教师在平时教学中的观察所得对学生的有关学习习惯和行为进行分析,接着随机抽了2个班级共60名学生,按照事先拟定的问卷提纲和他们进行了个别谈话,以此来了解学生的情况,从而确定我们开展研究的起点。
谈话的提纲如下:
(1)你想成为一个学习有好习惯的初中生吗?为什么?
(2)你认为好的习惯和行为有哪些?你能坚持做到哪些?
(3)你认为哪些学习习惯和行为不好?能举些例子说明?
(4)你喜欢学习吗?你学习有计划? 能按计划完成吗?
(5)你最喜欢怎样的老师呢?
谈话的目的主要想了解以下几个问题:
(1)学生是否具有这样的意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对自己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2)学生目前已具有哪些好的有助于今后发展的学习习惯和行为,有哪些不良的习惯和行为。
(3)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与他自觉地形成某种学习习惯间存在着何种程度的关联。
(4)教师的态度、教育观和教学方式对学生学习习惯和行为的养成有怎样的影响。
结合观察所得,第一个问题的分析情况如下:所有的学生都想成为一个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的人,但他们并不能很好地认识到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对自己今后发展的重要意义。在大部分学生的意识中,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只是为了得到一个好成绩,只有10%的学生能较好地说出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能在各方面帮助自己。这说明了我们课题研究的第一个紧迫的问题就是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应逐步树立学生正确的意识。
第二个问题的分析情况如下:学生都能说出一些好的习惯如:上课要坐端正,吃饭不能吵,学习要有预习的习惯,作业要认真及时完成,要有自觉学习的习惯,善于思考不懂多问等习惯。55%学生反映基本能坚持。但不能明确地认识到应该养成哪些有利的习惯。这说明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常规的培养必然是长期的和反复的。
第三个问题分析情况如下:学生能列举学习中存在着大量的不良习惯,他们的表情也告诉我们这些不良习惯他们是不喜欢的,从这个问题中我们发现学生在有关学习习惯的问题中具有较大的可研究性。
第四个问题的分析情况如下:喜欢的占65%,不喜欢的占16.67%,不喜欢也不讨厌的占18. 33%。而学习有计划的学生占65%,但能按计划完成的只占48.3%。这些现象表明:学生对学习是有兴趣的,但缺乏自主能力。
第五个问题的分析情况如下:所有的学生都喜欢以前与自己很接近的老师。其中80%的学生还因为老师有渊博的知识、教给自己很多东西,老师幽默,老师上课好;10%的学生是因为以前的老师让他当小组长等能管别人的“官”;还有10%的学生则是因为老师的容貌、才艺等因素而喜欢某位老师。而学生最喜欢的老师则具有以下优点:亲切的谈吐、关爱学生的心、不偏心、讲道理、拥有多方面的才能。这个问题的调查说明:教师自身的素质和课堂教学行为对学生习惯和行为的养成将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3、初二和初三学生学习习惯现状的分析
初二和初三学生抽各100人以问卷调查形式,要求学生回答下列问题.符合自己的就答“是”,不符合的就答“否”,难以决定的就答“不一定”。
1.有固定的时间进行学习吗?
2.有面对书桌没有兴趣而把时间浪费掉的假学习时候吗?
3.作业有抄袭过吗?
4.上课有积极举手的习惯吗?
4.在学习中有经常沉迷于空想的时候吗?
5.学校午餐时能做到安静有序吗?
7.学习结束之后,收拾书桌吗?
8.学完后,回家会把当天知识复习下吗?
9.考试有过作弊现象吗?但没被老师发现。
10.发回的试卷,经常重看吗?
计分方法:第l、4、6、7、8、10题,答“经常”给2分,“很少”给1分,“否”不给分;第2、3、5、9题,答“经常”不给分,“很少”给1分,“否”给2分。把每题所得分数相加,即是总分。等级评定:总分3分以下非常差,4-7分较差,8-12分一般,13-16分较好,17分以上非常好。在初二初三四个班级进行调查,通过问卷调查60%为一般,15%为较好,很好的只占10%。从以上的调查情况来看,学生的学习习惯的现状不容乐观,课题研究对教师也有着更高的要求,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在这样的基础上来开展本次教育研究,进行教育实验,不论是对学生还是对教师,其前景都是值得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