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法治中国建设
摘 要:近日,六集政论专题片《法治中国》在央视综合频道进行热播。该专题片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层次分明,充分展现了我国在法治中国建设中取得的成就,有力彰显了我国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坚定决心。笔者认为,助推法治中国建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应坚持“依法治
近日,六集政论专题片《法治中国》在央视综合频道进行热播。该专题片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层次分明,充分展现了我国在法治中国建设中取得的成就,有力彰显了我国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坚定决心。笔者认为,助推法治中国建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应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统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中国建设的全过程,从而不断推进国家法治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在法治中国建设过程中,必须立足当前实际,应注意把握核心价值观的层次性,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思考法治中国的整体价值要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人民力量,提高参与法治中国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法治中国的道德基础。法律以道德为基础,离开道德基础的法律必定是恶法,而不是良法。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一方面,在法律制定过程中,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观为基础。制定完善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基础工程,而在制定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过程中,必须始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
思想基础,使各种法律规范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服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为培育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服务,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服务。
另一方面,在法律实施过程中,也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在执法中要深刻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公平正义”、“自由平等”、“人民至上”等核心理念,做到真正执法为民;在司法中,不断推进司法公正,在维护司法机关独立依法办案的同时,关心群众特别是弱势群体的法律诉求,及时提供相关法律援助,及时纠正各类冤假错案,凸显人文关怀和法律正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深度契合,凸显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在循序渐进中必将引领我国向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不断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