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最新公告:
栏目列表
快速通道    
设备报修 课表查询 装备管理
教育督导 学籍管理 省教师管理
访问统计 市基础教育 办公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专题网站>>课题网站>>农村初中家校合作的实践研究>>家长学校>>三、《爱是孩子善良教育的基础》
三、《爱是孩子善良教育的基础》
发布时间:2018-04-21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任建平

教学地点:家长学校教学点

授课人:徐建文

内容摘要:

1、保护自然环境和动物;

2、同情并帮助弱者,创造机会让孩子帮助有困难的人;

3、包容他人有宽容心;

4、唾弃暴力;

5、孩子接受的四种爱:

1)子女之爱;

2)同伴之爱;

3)夫妻之爱;

4)父母之爱

对于一个人的个性发展而言,没有什么比爱和善良更重要的了,这是孩子将来亲和社会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孩子求知、求美的动力和源泉。孩子的爱心不是靠强行灌输而在一夜之间培养出来的,更不是用没有原则和溺爱换来的,它是通过自然而然的模仿,潜移默化的渗透而逐步形成的,如同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一个逐步变化的过程。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正是从一点一滴做起,让孩子在不断感受爱的基础上,培养爱的情感。

一、体验亲人的爱

家庭是最重要的爱心培育基地,父母是最直接的爱心播种者。父母要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关怀、肯定、引导等方法,让孩子充分体验到被爱的满足与幸福,产生爱他人的心理需求。如:吃饭时,一般情况下都是父母把孩子最爱吃的菜夹到孩子的碗里,时间长了可让孩子学着给长辈夹菜,并知道长辈喜欢吃什么。父母工作了一天很辛苦,鼓励孩子为父母做一些事情。如:给父母拿拖鞋,拿水果等。孩子在这种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学会关心别人,并从中体验做了有益于他人的事而带来的喜悦。

二、体验老师和同伴的爱

当孩子在幼儿园接受集体形式的早期教育后,良好的集体生活为孩子初步体验友谊提供了机会。建立这种友谊的过程是孩子学习爱他人的重要过程,在集体生活中充分体验被老师、同伴爱和学会爱别人的情感。如:班里有小朋友生病了,教师可把全班小朋友的问候用录音机录下来,送给生病的小朋友听。在家里,家长可以鼓励孩子给生病的小朋友打电话进行问候。通过这些事情让孩子在集体生活中感受被爱和爱别人的情感,体验集体的温暖。家长和教师应为孩子创设接纳、理解、共同参与的生活环境,使孩子们感到自己是集体中不可缺少的一分子,在集体中是有价值的,是能为集体做贡献的。

三、体验爱家乡

经常带孩子去亲近大自然,用美妙的语言、诗歌、歌曲等引导孩子感受家乡山山水水的美。去亲近周围的一草一木。去关注大自然中的每一个生命。看看花在什么时候开放,听听鸟儿是怎样鸣叫的,鼓励孩子给花浇水,给动物喂食……由于孩子与动植物有天然的亲近感,这样的爱心教育就更为自然,更为有效。孩子在这样的情境中生发出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带孩子去参加社区组织的文化活动,让孩子了解家乡的本土文化,从而培养孩子爱家乡的情感。如:扭秧歌、踩高跷、听评剧等;了解家乡的工艺品和特产,如:参观陶瓷博览会,民间工艺馆和品尝京东板栗等,让孩子在体验周围自然环境、文化、艺术中产生爱家乡的情感。

四、体验爱祖国

向孩子介绍我们伟大的祖国具有悠久的文明与灿烂的文化,对世界文明史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关注并参与国家的重大事件。如:收看世乒赛,奥运会等重要国际比赛,参与迎奥运活动,体验升旗仪式的庄严等。在这些活动中,引导孩子感受祖国的强大,体验作为中国人的自豪,并萌发长大以后为祖国服务的愿望。观看以关爱、善良、正义等内容为主的作品,多给孩子读一些互助友爱的童话故事,还可以让孩子搜集祖国大好河山的图片,讲一讲祖国有多美,向同伴介绍自己去过的地方。随着孩子认知能力的增强和视野的扩大,还可以引导孩子将爱心从熟悉的人迁移到一些陌生人的身上。如:引导孩子关心贫困地区、灾区儿童的生活,观看电视节目中的希望工程捐赠仪式和全国人民支援灾区的一些情景,尝试用零花钱给灾区人民捐赠等,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和助人为乐的品质。

孩子的心灵就像一片广袤的土地,种植邪恶,就会滋长邪恶泯灭良知;种植仁爱,便会收获尊重、关心、宽容和同情。因此,从小在孩子心中播下一颗爱的种子,比任何财富都重要。

家园共育培养孩子分享合作的能力

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的应用是社会化的,今日的教育者既要使孩子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又要使孩子学会共同生活,友好相处,真诚合作。为了把孩子培养成为21世纪的合格公民,我们利用各种时机,向家长宣传、讲解培养孩子分享合作能力的重要性:不论是在幼儿园了里,还是在家庭中,孩子都是这个集体中的一员,为了使孩子能较好地适应集体生活,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父母就必须培养孩子的分享合作能力。

我们选择、创设适当的场景,向家长介绍、演示培养孩子分享合作能力的各种有效措施。

1、从孩子的心里特点出发,培养孩子的分享素质

孩子的分享意识和行为不仅要受到分享物品的数量、性质和用途等因子的影响,而且还要受到年龄、性别、性别、能力、兴趣爱好等因素的制约,家长在培养孩子的心理特点。年幼的孩子往往很容易面对“精神”上的分享,而较难顺应“物质”上的分享,在开展分享活动时,家长就先从“精神”分享入手,在过渡到“物质”分享。例如,在家里周末举行的“卡拉OK演唱会”上,父母鼓励孩子把自己喜爱的歌曲唱出来,让大家欣赏,以此为基础,来帮助孩子形成与他人共享知识和物品的习惯,而不多占和独享。

2、丰富孩子的情感世界,提升孩子的分享能力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人的情感是复杂多样的,孩子的情感世界也应该多姿多彩,而不应被唯一的快乐情感所“垄断”。家长固然要让孩子多享受积极的情感,多体验童年的乐趣,如亲人的出生、团聚,但也要适当地让孩子经受一些消极的情感,品尝一下人生的苦果,如亲人的死亡、别离。例如,在接孩子从幼儿园回家的路上,让孩子讲一讲幼儿园里的开心事,使孩子意识到自己的快乐讲出来给爸爸妈妈听,就变成了全家的快乐;在家庭发生特殊事件的时候,不要对孩子实行“封闭政策”,而要让孩子耳闻目睹,如参加追悼会、葬礼,以锻炼孩子的承受能力和分享能力。

3、向孩子提出适当要求,巩固孩子在园的合作性

孩子每周有5天的时间是在幼儿园里度过的,家长教导孩子在园和老师、小朋友进行合作,就显得非常重要。家长要主动配合幼儿园,共同担负教育好孩子的责任,利用幼儿园的教育资源发展孩子的合作性,如要求孩子在园听老师的话,服从保育员的指挥,上课时不插嘴,游戏时爱护玩具,进餐时不大声讲话,午睡时自己脱衣;和小朋友团结友爱,学会分享,能够谦让,好看的图书大家一起看,好玩的玩具大家一起玩;而不应怂恿孩子:“别人打你一巴掌,你就打他两巴掌‘,”分馒头的时候,捡大的拿“等,致使孩子走向孩子的对立面,不愿意与人合作、别人也不愿意与他合作。

4、和孩子一起制定家规,调动孩子合作的主动性

家长要把孩子看做是有独立人格的人,家庭中凡是涉及到孩子的一些“重大决定“,都应尽可能与孩子商量,共同制定家庭的规章制度,安排家庭的日程表,合理分配各个时段,比如,晚餐的时间、看电视的时间、弹钢琴的时间、画画的时间。家规一旦定出,就严格执行,使孩子学会与父母合作,听爸爸妈妈的话,什么时间该做什么,就应去做什么,如睡觉的时间到了,就去睡觉,吃饭的时间到了,就去吃饭等,而不采取不合作的态度,向父母提出任何不合理的要求,更不能无理取闹。

5、利用语言的暗示功能,引发孩子的合作意向

家庭教育研究表明,孩子的行为很容易受到家长语言的暗示影响,家长如能从正面对孩子加以引导,就能使孩子的行为朝着成人期待的合作化方向发展。家长要做家庭教育的有心人,充分发挥语言的调节、暗示功能在孩子合作行为培养中的作用。例如,当新玩具买回来以后,父母诱导孩子与邻居小朋友一起玩:“妈妈知道你想和隔壁的小明一起玩“,妈妈相信你能和楼下的小建玩得很开心”;当新画册买回来以后,父母诱发孩子带动幼儿园里与小朋友一同看:“明天你把这画册带到班上时,看看老师是怎样给小朋友讲故事的。”“别的小朋友看画讲的故事和你自己讲的故事有什么不同。”以此来培养孩子积极与人合作的动机和行为。

6、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教给孩子合作的技巧

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会产生与人合作的欲望,家长应利用孩子的这一心理需求,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教给孩子合作的技能,增强孩子的合作能力。例如,带孩子到公园玩时,当孩子看到陌生的、可能比自己小的小伙伴时,孩子往往显得比较积极主动、热情大方,如上前与其打招呼、交谈、抚摸、游戏,对此,父母提醒孩子:要关心小伙伴,爱护小伙伴,当好小哥哥(小姐姐),带好小弟弟(小妹妹),大家一起玩;当孩子看到陌生的可能比自己大的小伙伴时,孩子通常会显得较为消极被动、胆怯拘谨,如呆在原地不动,旁观,保持沉默,对此,父母应鼓励孩子大胆上前,与别人一起说笑、交流、讨论、玩耍。

7、通过孩子身边的活动,塑造孩子的合作行为

孩子周围的各种活动都暗藏着训练孩子合作行为的契机,家长要善于把握。在家庭的日常生活活动中,例如,从超市购物回来,父母让孩子打开冰箱门,帮忙把食品放置好;在家庭的学习活动中,比如,到图书馆借书前,父母与孩子商量:“是先借宝宝的儿童读物,还是先借爸爸妈妈的成人读物?”如果是先借儿童读物,那么,就可要求孩子一边自己看图书,一边等待爸爸妈妈办理好成人的借书手续,过后再和爸爸妈妈一起“看图说话”;在家庭的体育活动中,例如,到室外拍皮球时,父母拍球,孩子计数,或孩子拍球,父母计数;在家庭的艺术活动中,比如,画人物肖像时,让孩子当模特儿,父母当画家,或孩子做画家,父母做模特;在家庭的旅游活动中,例如,乘公交车时,父母手上拿的物品较多,请孩子帮忙,将车票或零钱投入票箱。丰富多彩的活动,能使孩子意识到合作的价值,体会到许多事情单凭个人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只有大家相互帮助、协作,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成功;大家一起做事情、玩游戏,真快活,进而养成孩子乐于与他人合作的好习惯。

8、陶冶孩子的品性,增强孩子的合作能力

孩子合作能力的高低,还与其道德品质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幼儿教育科研表明,有的孩子很有“人缘”,小朋友都喜欢和他一起玩,而有的孩子则无“人缘”,小朋友都不喜欢和他一起玩,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很有“人缘”的这些孩子,大都能尊重别人,关心别人,帮助别人,助人为乐,为人大方,遇事从不斤斤计较,并能宽容、原谅同伴的过失言行;而无“人缘”的孩子,则较显得逞强争霸,独断专行,不关心别人,不爱惜别人的物品,不能控制自己,遇事总是斤斤计较,对同伴的过失言行以牙还牙、以手还手。可见,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增强孩子合作能力的必要保证。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初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横山桥镇五一村    邮编:213119   联系方式:0519-88612706(信息中心)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