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义务教育的根本性质是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要面向全体适龄儿童和少年,提高未来公民的文化素养。新一轮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教师已逐渐由只研究教法向研究教法学法双主体转化,但是大多数教师把着眼点放在研究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等课题上,我认为我们忽略了对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的研究:作业习惯的培养。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 “什么是教育?往简单方面讲, 只需一句话, 教育就是培养各种良好习惯”。习惯是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是在不知不觉当中养成的,学生学习成绩的好与坏,不仅与学生的智力有关,更重要的还是与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关。所以俗话说:“与其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教给孩子好习惯。”因为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决定一个学生未来成功的基础和保障。 再者,新一轮的课改要求我们全面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良好的作业习惯是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良好的作业习惯是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基础,是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的手段,是发展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石。因此,从小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将受益终生。新的教育形势下,一个没有形成良好作业习惯的学生很难适应新的课程改革,以后也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新的形势下,没有良好的作业习惯很有可能不能胜任现阶段的学习。众所周知,初中学习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学生的态度以及其他非智力因素,而智力因素仅占很小的一部分。良好的作业习惯是学习态度端正的重要表现之一,若能形成了好的作业习惯,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而且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阅读能力,创新能力等。 就现在我校目前的情况来看,首先是一所公办性质的初级中学,部分家长的个人素养并不是很高,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家庭是来自外地,形成家庭对学生作业的管理和监督不到位,造成学生作业形成不良的习惯。其实,初中学生相比小学生,由于考试科目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其中负担之一就是作业量。很多学生屡屡在作业方面出现较多的不良问题,作业的质量差了,直接影响着学习成效,使部分学生在学习上信心受挫,长时间如此的话最终可能会导致一些学习的中等生甚至是优秀学生后来变成了学困生。学生在作业习惯中的不良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多种方式抄袭作业,屡教不改(2)作业不能及时完成,尤其在周末作业上体现更加明显,俗称“周一综合症”(3)部分学生对待作业态度不端正,定位在完成任务,而不求质量,作业正确率比较低(4)对待需要改正的作业尤为轻视,不重视二次作业(5)字迹潦草,卷面不清,随意性很大。下面是我校通过抽样调查初三年级的物理作业的情况统计表 书面作业完成率改正作业完成率口头作业完成率 正确率初三(1)班80%56%38%33%初三(2)班76.8%53.8%32%38%初三(3)班87 .3%63%40%41.3%初三(4)班72.5%65%37.6%40.5%初三(5)班85.3%55%42%48%初三(6)班78.9%58.4%37.6%37.8%由数据统计我们大致可以发现学生的作业情况不容乐观,普遍存在作业完成率比较低,尤其是改正作业和口头作业方面,而且准确率也很低。为此,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是我们学校当前的当务之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