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栏目列表
快速通道    
设备报修 课表查询 装备管理
教育督导 学籍管理 省教师管理
访问统计 市基础教育 办公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培养初中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研究
培养初中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3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周妹近

一、研究人员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称

学科

工作单位

职务

刘晓忠

 

35

中一

 物理

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初级中学

政教处

副主任

俞银龙

35

中一

 化学

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初级中学

总务处

副主任

姓名

职称

职务

学科

在课题研究中人分工

 

 

中一   

 

 

物理

负责课题整体管理工作,制定课题研究工作管理制度、学习制度等各项制度。

 

 

中一

 

 

物理

负责撰写课题的开题报告、研究方案、中期评估报告以及结题报告。

 

 

中一

 

 

物理

做好课题研究的宣传报道工作。协助完成课题阶段性总结和结题报告的撰写。

 

 

中一

 

 

物理

负责课题组成员理论培训工作,选定理论学习内容,完成理论学习记录,组织进行课题经验交流。

   

中一

政治

调研课题进展情况,进行相关问卷调查,负责撰写课题阶段性总结与结题报告。

   

中一

数学

负责组织课题相关研究课的开展,以及课题整体文字资料的收集、整理、汇编工作。

中一

数学

负责课题全程会议记录,协助组织课题组会议的开展以及课题组教师培训工作。协助完成课题阶段性总结和结题报告的撰写。

   

高级

化学

负责组织课题相关研究课的开展,以及课题整体文字资料的收集、整理、汇编工作。

高级

教务处主任

语文

负责组织课题相关研究课的开展,以及课题整体文字资料的收集、整理、汇编工作。

高级

语文

负责组织课题相关研究课的开展,以及课题整体文字资料的收集、整理、汇编工作。

二、课题设计

(一)研究背景(研究这一问题的原因、意义和基础)

我国义务教育的根本性质是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要面向全体适龄儿童和少年,提高未来公民的文化素养。新一轮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教师已逐渐由只研究教法向研究教法学法双主体转化,但是大多数教师把着眼点放在研究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等课题上,我认为我们忽略了对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的研究:作业习惯的培养。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 “什么是教育?往简单方面讲, 只需一句话, 教育就是培养各种良好习惯。习惯是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是在不知不觉当中养成的,学生学习成绩的好与坏,不仅与学生的智力有关,更重要的还是与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关。所以俗话说:与其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教给孩子好习惯。因为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决定一个学生未来成功的基础和保障。

再者,新一轮的课改要求我们全面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良好的作业习惯是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良好的作业习惯是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基础,是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的手段,是发展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石。因此,从小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将受益终生。新的教育形势下,一个没有形成良好作业习惯的学生很难适应新的课程改革,以后也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新的形势下,没有良好的作业习惯很有可能不能胜任现阶段的学习。众所周知,初中学习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学生的态度以及其他非智力因素,而智力因素仅占很小的一部分。良好的作业习惯是学习态度端正的重要表现之一,若能形成了好的作业习惯,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而且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阅读能力,创新能力等。

就现在我校目前的情况来看,首先是一所公办性质的初级中学,部分家长的个人素养并不是很高,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家庭是来自外地,形成家庭对学生作业的管理和监督不到位,造成学生作业形成不良的习惯。其实,初中学生相比小学生,由于考试科目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其中负担之一就是作业量。很多学生屡屡在作业方面出现较多的不良问题,作业的质量差了,直接影响着学习成效,使部分学生在学习上信心受挫,长时间如此的话最终可能会导致一些学习的中等生甚至是优秀学生后来变成了学困生。学生在作业习惯中的不良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多种方式抄袭作业,屡教不改(2)作业不能及时完成,尤其在周末作业上体现更加明显,俗称“周一综合症”(3)部分学生对待作业态度不端正,定位在完成任务,而不求质量,作业正确率比较低(4)对待需要改正的作业尤为轻视,不重视二次作业(5)字迹潦草,卷面不清,随意性很大。下面是我校通过抽样调查初三年级的物理作业的情况统计表

 

 

 

 书面作业完成率改正作业完成率口头作业完成率  正确率初三(1)班80%56%38%33%初三(2)班76.8%53.8%32%38%初三(3)班87 .3%63%40%41.3%初三(4)班72.5%65%37.6%40.5%初三(5)班85.3%55%42%48%初三(6)班78.9%58.4%37.6%37.8%

由数据统计我们大致可以发现学生的作业情况不容乐观,普遍存在作业完成率比较低,尤其是改正作业和口头作业方面,而且准确率也很低。为此,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是我们学校当前的当务之急。

 

 

 

 

 

 

 

 

 

 

(二)理论分析(有关概念界定,理论依据,研究动态,本课题创新之处等)

概念界定:

作业:它不仅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径,也被看成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延续,它既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习惯:就是在某种时间、某个地方、某种条件下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定型的动作和行为。习惯有良好习惯与不良习惯之分。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心理素质良好的重要表现,是形成良好个性品质的重要基础。

研究:教师改变学生不能及时完成家庭作业的不良行为习惯的方法和策略,通过行为指导使其能够养成及时、有效完成相应练习的习惯,并成为自觉行为。

理论依据: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习惯,在关注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关注学生在作业中所折射出来的思维过程与方法。现代课堂教学理论认为,我们的一切教学活动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原则,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教是为了不教,因此,培养兴趣,掌握方法,提高质量,是实现目标的桥梁,也是学生主体性原则的具体体现和标志。新课程标准的分层教学策略也决定了在教学中教师给予学生预定的目标应该根据个人的实际水平而定,对作业的布置,也要因人而异。

(一)转变教师旧观念,树立课程新理念
要对学生作业进行改革,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理念: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从发展的眼光去看到教育的未来,消除多年来以考试为核心的心理,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及相关理论,放开手脚,投身到改革的浪潮中去。
(二)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用新的理念武装了自己的头脑后,就应该把它与实际相结合。不要一边学习新理念,一边还是按照老的教学方法去教,走一步、看一步,前怕狼、后怕虎。对传统的作业方式应保持扬弃的科学、理性的态度。能使我们脚踏更为坚实的大地;使我们拥有更加广阔的天空。
(三)注重平时经验的积累
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对成功的方法进行总结、推广。对学生也进行分阶段的调查,了解新实施方法的可行性。

 

 

(三)研究目标

1.深化作业改革,探索出一套使初中的学生能基本自觉完成作业,产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逐步转化为自主作业,自觉作业的策略,形成学生自身的一种良好习惯。

2. 通过本课题的实施,减少或避免重复机械的练习,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营造轻松、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

3.通过对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研究,使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有较大提高,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形成较强的自觉意识、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

4.通过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研究,促进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增强课程意识,使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专业素养、课程建设能力、教学革新能力和科研能力有较大提高。

 

(四)研究内容

1.对培养初中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含义、要素、意义等的文献研究。通过理论学习了解良好作业习惯在培养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理论指导。

2.对初中学生作业习惯现实状况的调查研究。

3.研究建构培养初中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目标体系。第一,目标的确定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心理特点,不得随意拔高;第二,目标的确定要具有导教,导学,激趣和培养习惯等特点;第三,要树立培养良好作业习惯的空间习惯,体现课内外的结合。

4.研究培养初中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途径与方法。(1)巧妙设计作业,采用多种形式的作业,尤其要突出趣味性作业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2)对作业的评价不局限于教师的单独评价,还可以组织学生展开生生评价(3)对作业不能简单以对错标记来进行批改,多增加对学生激励性的话语。

5.对学生作业规范化的研究,分层作业的研究等从而逐步培养良好习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适当采用分层作业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使学生尤其是学困生体验到完成作业的愉悦。

6.基于培养初中学生良好作业习惯改进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尤其要从终成性评价逐步转化为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在对学生和教师的评价中更多的增加激励性评价和指导性评价。

 

 

 

 

(五)研究方法

1. 文献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对这一课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2.行动研究法:课题研究者为加深对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理解进行反思研究。行动研究的核心是自我反思的螺旋式行进过程,包括“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几个步骤,以此来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改进实际工作、解决现实问题为首要目标。

3.观察法:参加课题研究的老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并加以分析。

4.调查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培养进行考察,通过对收集到的各种事实资料加以分析和处理,最终得出结论。

(六)研究计划

第一阶段:准备启动阶段(20154——20157月)

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学习有关文献,并设计调查问卷对实验班进行测验,做好研究前期的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研究实践阶段(20159——20166月)

实施研究计划,积累相关资料和数据。并作阶段性总结。

第三阶段:总结提高阶段(20167——20176月)

分析处理实验数据,进行研究总结。

第四阶段:结题阶段(20177——201712月)

本阶段为课题研究完善和结题阶段,在已有工作基础上,完善巩固成果,总结提升成果质量。编写课题研究的成果资料及研究报告。

 

 

(七)预期成果(理论成果,实践成效)

1.各参与课题的研究者都能在研究过程中有自己发表或获奖的论文。

2.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完成作业,并且完成作业的质量有所提高。

3.真正使学生作业成为提升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

4.能为学生和教师真正落实减负增效。

 

(八)推进措施(推进本课题顺利进行的具体措施)

1.精选组员,强化队伍:要使课题工作能够顺利有效开展,必须要有一支乐于奉献,业务能力强,大胆实践的教师队伍。课题工作开始之际,就受到了很多优秀教师的关注,他们都能积极主动来参与,为实施课题做好准备。

2.加强理论学习:规定组员能在1个月之内阅读1本教育教学理论杂志或书刊;邀请专家来校给教师作讲座,面对面进行交流;教师积极撰写教学反思和教学案例。

3.参与各级培训:积极参与学校或教育局组织的培训活动,并写培训心得;进行网络培训。

三、评审意见

所在单位意见

区教育局教研室审核意见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盖章: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初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横山桥镇五一村    邮编:213119   联系方式:0519-88612706(信息中心)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