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管理 More
  学习心得 More
  最新更新  
  您现在的位置: 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初级中学 >>实验室>>学习心得
提高生物教学有效性
发布时间:2011-11-17   点击:   来源:   录入者:DJT

提高生物教学有效性

       什么是有效教学?如何提高教学各个环节的有效性?如何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这是新科程标准下对生物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和新理念。很多在职教师、专家学者都在进行这方面的探索和研究。阅读了他们的论文,我深受教育。作为一名刚工作不久的初中生物教师,我结合本课程特点,以及自己工作以来的经历和感悟,对材料中认为对自己颇有帮助的部分作了整理和归纳。希望通过这样有条理的一次学习,自己的实际教学能力能够得到提高。

综述——有效性教学:

1.         有效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和把握,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越好,并在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随意性、盲目性、模糊性,提高教学的方向性、针对性、有效性。

2.         考量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必须综合考虑三个要素——提高学习效率、增进学习结果、强化学习体验。

3.         “有效的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直接的促进,二是间接促进。直接促进使立竿见影的,间接促进时着眼于长远的。相对而言,前者短效,后者长效。这两种效果要同时兼顾。“无效的教”指的是阻碍学生“学”的“教”,它也有两种表现:一是显性的,教师不得要领、冷漠无情、枯燥乏味地教,使学生失去“学”的兴趣和热情;二是隐性的,教师照本宣科地讲授学生自己通过阅读便能看懂的课本知识,这种教剥夺了学生独立学习的机会,从而阻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和学习积极性的提升。

一、有效备课:

1.         调整备课的重点。新课程目标应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课程设计应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

2.         教师在备课时要对教材和学生进行综合的分析,把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产生哪些问题,知道什么,怎样知道列为备课的重点,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关注学生,备好学生。在孩子身上大做文章。改变传统的“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怎么讲”的备课思想模式。

3.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向导。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在课堂上是否能够精力集中、思路活跃、独立思考并且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就要看教师能否把教学意图转变成学生的行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精心思考:教材是否吃透教材?思考学生的知识基础?思考学习这部分教材时还可能存在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突破?然后再精心设计:怎样开头?怎样知道学生读书自学?怎样启发?怎样设计检测题?最后还要精心组织:组织课前预习,组织课中听讲、回答、思考、讨论、练习,组织课后巩固、补差、实践活动等。

二、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1.         教师不要机械地“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教”,对教材作出合理、适度的加工与改造。但是,不要“教教材”不等于不钻研教材、不要把握教材意图。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师需要对教材有一个深度、全面、系统的解读。

2.         驾驭教材要经过一个“懂--化”的过程。懂,就是要认真钻研教材,抓住重点、难点和疑点。透,就是要知己知彼,掌握应学教材与已学、待学教材的联系,熟悉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了解所教班级的群体特点和所教学生的个性特点、思维能力差异,思维特点等,做到有的放矢。化,即实现转化,要在懂、透以后通过得心应手、配合默契的课堂教学,把课本知识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

三、教学方法的合理使用与更新完善:

1.         传授新知识时,要充分发挥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的效用;培养技能技巧时,则要选用练习法、实验法等。

2.         重在概念理论性总结的知识内容多采用讲授法,而重在过程探索性的知识内容则采用实验演示与讲解相结合的方法。

3.         教学内容设计的问题化。即将课程中的文字内容、图片内容等转变成内容和问题的有机“链接”,以引导学生凭借自身的努力,通过思考、调查、实验、合作等激起其问题一时并从中求解。教师在教学中要启迪学生的思维,首先必须善于提出目标明确、新颖有趣、难易适度、发人深省的问题来调动学生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然后交给学生思考的方向和线索,引导学生对问题作层层深入的思考,并掌握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趣”、“悬”、“巧”、“精”是教学问题设计的几个要素。

4.         在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操作所要解决的问题,对提供的教具或学具展开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

5.         教师对学生的实际操作不应做事前的各种规定。

6.         要重视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和反思能力。操作不能流于表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抽象和概括。

7.         学生操作最好以小组合作进行,通过大家地协调、交流、讨论,共同参与,实现全体同学的个性化发展。

四、教学机智:

教学机智是建构在对教育理论深刻领会之上的一种转化师生矛盾的艺术,是一种正确处理教与学矛盾的技能和技巧,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机智而灵活地教育学生、化解矛盾、沟通思想、随机应变地解决课堂进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一种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个点头或一个微笑,一句赞赏的话,一声亲切、热情的指导,都会激起学生的学习的欲望。遇到学生和自己对立时,要有足够的耐心,因为教师会意的一个姿势,一个眼神,或静默几秒钟,往往就可以抑制顽皮学生的对立情绪。

1.         在课堂教学中,只有通过师生互动,才真正体现“两主”和谐及教学启发性,构建起有活力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学而快乐着。

2.         对激励的成功运用取决于时间和方式的恰当与否,过分、过于夸张的奖励会降低内在动机;教师表扬的频率与学生的学习收获并非总成正比,某些时候关系不大以至于表扬会变得无足轻重;不同学生其内在动机系统存在个别差异,因此对不同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激励方式。

3.         对教师而言,尊重学生人格,热爱每一个学生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起分享理解,体验着生命的价值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应该说师生是平等的,教师只是与孩子们共同参与学习、进步、成长中的首席代表。

4.         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的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这是有效性的灵魂。

5.         教学中要避免出现因学生违反纪律教师花时间处理、教师上课离题或用语罗嗦、师生教学准备不足出现大量无谓动作等现象。

五、精益求精的个性化教师语言:

1.         教师的教学语言讲求形象、生动、精练、幽默、富有启发性,这样更有效地激发学习动机。

2.         教室语言必须做到规范和准确。

3.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剔出颠三倒四的罗嗦话、无关紧要的两可话,牵强附会的题外话,不着实际的空洞话、不合语法的半截子话。

4.         教师教学语言的含蓄,指的是含而不露,教师只引导思路而不告诉结论,不讲本意而进行烘托和暗示,让学生思而得之。

5.         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应注意恰当使用激励性语言,进行适当的表扬,表扬和奖励的质量较之频率更为重要。

六、有效性的尺度

1.         教学内容的泛化。

课程资源开发是新课改的一个亮点。课程意识的确立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使教学从内涵到外延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学中不再以“本”为本,把教材作为“圣经”解读,注重对教材的补充、延伸、拓广、重组,并注重教材与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联系和融合,这是实施新课程的课堂上极其普遍的现象。但是,由于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缺乏有效把握的经验,在实施层面上便出现了教学内容的泛化现象,其突出表现就是学科味不浓,教材受到冷落,学科特有的价值没有充分被挖掘出来。

2.         教学活动的外化。

新课程实施以来,在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导向下,教学中十分注意和强调学生的参与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和主动精神。但是,在“参与”和“活动”的背后,却透露出浮躁、盲从和形式化倾向,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并没有真正被激活。课堂展现的是学生肤浅表层的、甚至是虚假的主体性,失去的却是教师有针对性引导、点拨和具体帮助的重要职责等等。

总结:

教学有效性细分的话,可以分出很多小的部分,比如,教的有效和学的有效,教学步骤各个环节的有效性等等。因此,我认为眉毛胡子一把抓,或是只把有效性当成一种时尚标签的做法都是不可行的。更合理的做法或者对我而言更有效的办法是,在大方向确立的前提下,逐一改进和完善。有针对性地比较自己的课堂教学各个环节,找出影响课堂有效的主要原因,首先进行改正和提高。然后再一步步往细节中求精求实。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初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横山桥镇五一村    邮编:213119   联系方式:0519-88612706(信息中心)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