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生物仪器及中学生物实验常用技术目录
发布时间:2011-10-13
点击:
来源:
录入者:DJT
生物仪器及中学生物实验常用技术目录
显微镜的构造,使用和维护
n 显微镜是精密的放大仪器,是生物学研究不可缺少的工具。中学最常用的光学显微镜,为了正确操作,妥善保管和维护显微镜,使之延长使用年限,我们必须首先了解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
1. 显微镜的结构
v显微镜的构造,使用和维护
1. 显微镜的结构
v 显微镜的构造,使用和维护
2.使用显微镜的主要步骤和方法:
(1)取镜和放置
取镜时应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注意:一般放置在座位稍偏左,便于左眼观察,右眼观看
或绘图,记录。
(2)对光
注意物镜镜头要正对通光孔,然后用左眼从目镜向下注视(右眼不要紧闭),用手转动反光镜,使镜面朝向光源,看到一个圆形,明亮的视野对好光后不随意挪动显微镜,应动人不动镜
v显微镜的构造,使用和维护
2.使用显微镜的主要步骤和方法:
(3)低倍镜的使用
①放置切片
②调整焦距
注意先向外旋转粗准焦螺旋,两眼从侧面看着物镜,使镜头下降离玻片5mm处,接着左眼看物镜,向内旋转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直到看清楚物象为止,如看不到物象,可检查材料是否放在通光孔中央。
③低倍镜的观察
v 显微镜的构造,使用和维护
2.使用显微镜的主要步骤和方法:
(4)高倍镜的使用
①选好目标
应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要观察的物体并将之移至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并合轴。
②调整焦距
一般换上高倍物镜后只要略微调整细准焦螺旋即可。
注意有些经过维修的显微镜物镜头不匹配,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不动时仍得不到清晰图像,可适当调节粗准焦螺旋。
③在使用高倍镜时可能视野过暗,可以通过凹面镜和放大光圈来调节视野亮度
v 显微镜的构造,使用和维护
2.使用显微镜的主要步骤和方法:
(5)油镜的使用
必须先从低倍镜中找到被检部分后,再换高倍物镜调正焦点,并将被检部分移至视野中央,然后再换用油镜。使用油镜时绝对不允许使用粗准焦螺旋。职能用细准焦螺旋调节焦点。油镜使用完毕,应立即用棉棒或擦镜纸蘸少许乙醚或无水酒精擦净。
(6)使用后的整理
上升镜筒,取下切片,用擦镜纸擦净镜头,再转动转换器使镜头与通光孔错开,再下降镜筒,将反光镜与桌面垂直,擦净镜体,放回原箱中。
v 显微镜的构造,使用和维护
3.放大率
显微镜的放大率=目镜倍数×物镜倍数
例如:10×40=400倍
4.指针安装
将目镜上盖取下,剪取5-10mm长一小段头发,将其粘在目镜内壁的金
属光栓(铁圈上)。
5.显微镜的维护和保养
(1)防 尘
(2) 防 湿
盒内有一袋蓝绿色的硅胶干燥机。当其吸水潮解后,变为浅粉红色,此时
将其取出烘干。待变为蓝绿色时,才能使用。
6.使用时常见的问题,原因及排除
v 显微镜的构造,使用和维护
n 7.显微镜常见故障的排除
(1)镜筒下滑
是由于粗准焦螺旋摩擦减小而引起。
可双手握住粗准焦螺旋手轮,左手向后,右手向前,紧固螺旋即可消除。
(2)微调失误
是由于学生只用细准焦螺旋调整光学系统,致使细准焦螺旋中螺纹偏挤至一侧造成。
可将右侧细准焦螺旋手轮取下,用花鳃钳夹紧中轴向后旋松,调整到适中位置。
(3)关节松动
是由于学生经常过度仰斜镜筒造成。
可用铁钉顶住关节双孔螺丝的一侧小孔,用小锤轻击顺时针方向旋转紧固。
v 显微镜的构造,使用和维护
n 7.显微镜常见故障的排除
(1)镜筒下滑
是由于粗准焦螺旋摩擦减小而引起。
可双手握住粗准焦螺旋手轮,左手向后,右手向前,紧固螺旋即可消除。
(2)微调失误
是由于学生只用细准焦螺旋调整光学系统,致使细准焦螺旋中螺纹偏挤至一侧造成。
可将右侧细准焦螺旋手轮取下,用花鳃钳夹紧中轴向后旋松,调整到适中位置。
(3)关节松动
是由于学生经常过度仰斜镜筒造成。
可用铁钉顶住关节双孔螺丝的一侧小孔,用小锤轻击顺时针方向旋转紧固。
v显微镜的构造,使用和维护
n 7.显微镜常见故障的排除
(4)转换器松
是由于学生长期不正确的转换物镜造成,可用螺丝刀紧固转换器中央的螺丝钉,注意有些螺钉是反螺纹。
(5)镜头污染
v 实验材料的制备
n 制备实验材料是生物实验的前提,是生物实验员必
须具备的技能之一
1.细胞材料
(1)果肉细胞
材料:成熟的番茄。可见在果肉上有许多细小沙粒状结构,直径约1mm。肉眼可见。细胞间质溶化,细胞分离成为果粒状,极易在显微镜下观察。
其他材料:西瓜,冬瓜,花红果,白菜,青菜叶柄内细胞。
(2)洋葱表皮细胞
洋葱鳞茎的表皮是观察植物细胞结构最常用的材料。
选用肥厚鳞片叶的内表皮,切成约4~5mm2制片进行观察。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中的液泡,可取洋葱鳞茎的第二层鳞片。
洋葱细胞核在鳞叶内层的外表皮细胞中比较容易找到。
其他替代材料:大葱。
v 实验材料的制备
n 制备实验材料是生物实验的前提,是生物实验员必
须具备的技能之一
(3)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用洁净牙签一端轻轻刮取口腔腮上的上皮细胞。放置载玻片中央的一滴生理盐水中,微微涂动,使上皮细胞平展,分散。染色:可用伊红、美篮、碘液或红、蓝墨水亦可。
盖上盖玻片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质、细胞核分明清晰。观察时视野光线调暗,效果较佳。
(4)叶绿体
植物体绿色部分都有叶绿体。
常用作观察叶绿体的材料有:黑藻,金鱼藻、青菜、白菜、小麦、菠菜、大葱的叶等。
(5)淀粉粒
将马铃薯块茎徒手切片,用碘液染色,在低倍镜下可以观察到许多蓝色液粉粒,用高倍镜观察可见到淀粉粒上的轮纹。
v 实验材料的制备
n 制备实验材料是生物实验的前提,是生物实验员必须具备的技能之一
(6)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①洋葱根尖的培养:
将洋葱鳞茎安置在盛有清水的罐头或广口瓶上,使鳞茎下部和水接触,放在温暖处,几天后,长出新根,剪取根尖约3mm为材料,可进行实验制片。
②蒜根尖的培养:
取健壮的大蒜瓣剥去皮屑,将三、四个蒜瓣用牙签挑穿起来,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以水浸没大蒜底部为宜)把这个装置放在温暖的地方,每天换1~2次水,四、五天后,长出新根,在上午11:00~13:00剪根固定。
③蚕豆根尖的培养:
取籽粒饱满,无病虫害的种子,浸泡24h,插于有细砂粒或木屑,湿润,室温培养。
v 实验材料的制备
n 制备实验材料是生物实验的前提,是生物实验员必须具备的技能之一
2.微生物材料
(1)细菌
齿垢细菌材料(见P158页)
(2)真菌
①酵母菌:
材料:市售的新鲜固体酵母,发面水,糯米酒镜检,甚至花卉的蜜腺中都有酵母菌,都可装片观察。
用发面水镜检时,要滴一滴稀碘液,以区分酵母菌(亮黄色)和淀粉粒(蓝色)。
制片:见书P158页。
②青霉:在腐烂的桔子或久放的食物上有一层绿色粉状物,这便是青霉,可装片观察。
v 实验材料的制备
n 制备实验材料是生物实验的前提,是生物实验员必须具备的技能之一
3.植物实验材料
(1)根
根的结构
材料:小麦种子浸泡后,在培养皿中培养,数天后可见每粒种子长出几条幼根,根上有许多细小根毛发生,选择生长正常的幼根,用刀片切片,用放大镜观察根尖外部形态,在低倍镜下观察根尖纵切后根尖内部构造。
(2)茎的结构
观察双子叶植物茎:
材料:杨树,椴树,木棟,梨,蓖麻,向日葵等茎,横切。
南瓜茎或其他植物茎纵切。
观察单子叶植物茎:
材料:玉米,甘蔗,高粱,小麦,水稻等茎,横切。
v 实验材料的制备
n 制备实验材料是生物实验的前提,是生物实验员必须具备的技能之一
3.植物实验材料
(3)叶
① 叶的结构
材料:女贞叶,蚕豆叶,花生叶,丁香叶,石个尔叶,海桐叶,梅叶等。
观察叶气孔材料:蚕豆,萝卜,天竺葵,青菜,白菜,马铃薯叶等。
② 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用制作淀粉的实验材料:
天竺葵,丝瓜,葡萄,青菜,蓖麻,马铃薯,草等。
光合作用放出氧气的实验材料:
水绵,金鱼藻,黑藻,菹草,狐尾藻等。
(4) 花和果实
v 实验材料的制备
n 制备实验材料是生物实验的前提,是生物实验员必须具备的技能之一
3.植物实验材料
(5)种子
① 种子的结构
单子叶植物常用实验材料:水稻,小麦,玉米,高粱等。
双子叶植物常用材料:大豆,菜豆,豇豆,蚕豆,花生,西瓜籽,葵花籽等。
②种子的成分
作为淀粉的实验材料:小麦,玉米,高粱,小米等。
作为蛋白质的材料:小麦,大豆,花生,蚕豆等种子。
作为脂肪实验材料:花生,芝麻,向日葵,大豆等种子。
③种子的萌发
外界条件:足够的水,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
材料选用:优良,无虫害,未超种植年限的种子。
种子发芽率的测定:
种子的发芽率一般指一定时间内萌发的种子数占全部被测定的百分比,一般比例
超过90%以上才适合播种。
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发芽实验,待其发芽后,计算分四组的发芽率,求出发芽
的平均数。
v 实验材料的制备
n 制备实验材料是生物实验的前提,是生物实验员必须具备的技能之一
4.动物类群实验材料:
(一)原生动物:
草履虫:最适宜的生存环境是光线充足,富含有机物质的水生植物的池塘,水沟等环境中。
草履虫多时水中呈现云雾状态。采集时,可用洁净的试管,小 广口瓶或其他玻璃器皿,灌取少量池水,在阳光下,透过瓶壁。用放大镜进行观察,若发现瓶内水中有细小的白色物质上下游动,而不是向下沉降,可以判定已采到草履虫。
最简单的培养方法是稻草液培养法。
对于草履虫分裂生殖的材料培养,要撒入少量的熟蛋黄粉,干馒头屑或陈面包屑以加速其分裂。
(二)环节动物:
蚯蚓:采集与培养 见书P162页。
(三)节肢动物:
蝗虫:活体采集,一般不作培养。见书P163页。
v实验材料的制备
n 制备实验材料是生物实验的前提,是生物实验员必
须具备的技能之一
5.脱钙骨和灰化骨标本的制备实验材料:用较小的长骨,如兔和鸡的腿骨或肋骨,青蛙或蟾蜍的腿骨以及大的硬骨鱼的鱼肋骨。
u 脱钙骨的制备
取一根长骨或鱼肋骨,浸在盛有15%盐酸的试管中,不久有气泡逸出,浸泡时间视骨质结构大小而定,一般在30分钟左右,无机物大都溶解在盐酸中,用镊子取出后,放在清水中冲洗,除去盐酸。制成的脱钙骨很柔软,能弯曲打结。可保存在甘油力供教学演示用。
v 实验材料的制备
n 制备实验材料是生物实验的前提,是生物实验员必须具备的技能之一
6.血液成分标本的制备
在制备血液成分标本前,应把接触血液的器具如:注射器、量筒、玻璃棒等用抗凝剂(5%柠檬酸钠溶液或50%草酸纳溶液)冲洗干净,以免血液凝固,影像实验的精确度。
7.肠系膜血循环标本制备
材料:或的蛙或蟾蜍,乙醚麻醉后使用。
8.尾鳍血循环标本制备
用湿的纱布裹住活鱼的躯体,只露出尾部,用线轻轻缚在玻片上,展开尾鳍,把标本放在载物台上,使尾鳍对准载物台上的通光孔观察。
9.关于酶的催化剂特性实验材料
稀释唾液的制备
如果分泌的唾液量不多,可嗅一下醋酸,促使唾液分泌。
v实验材料的制备
n 制备实验材料是生物实验的前提,是生物实验员必须具备的技能之一
10.微生物培养的基本技术
微生物培养的操作步骤分为:
以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茎为例:
u 培养茎的配制
① 秤量原料:牛肉膏0.5g 蛋白胨1g 氯化钠0.5g,琼脂1.5~2g水
100毫升
② 溶化:待琼脂完全溶化后,补加蒸馏水至100ml
③ 调PH值至7.4~7.6左右
④ 分装到洁净试管中,培养基高度为试管高度的1/5。
⑤ 在试管口加棉塞至试管的2/3处。
⑥ 包扎
u 灭菌
用高压蒸汽灭菌锅进行灭菌。15~20分钟数量多时,灭菌时间可延长些。
u 接种(操作程序见P180页)
u 恒温培养
在25摄氏度下培养5~7天,或在37摄氏度时培养24小时。
v 玻璃器皿的清洗和存放
n玻璃器皿的清洗
附着在玻璃器皿的污垢大致有两类:
一类是用水即可清洗干净的,另一类是必须用清洗剂或特殊洗涤剂才能清洗干净,在实验室中,无论附在玻璃器皿上的污垢哪一类,用过的器皿都应立即清洗。
做实验时必须用干净的玻璃仪器,否则会影响实验效果,做完实验,应立即把用过的玻璃仪器洗刷干净。这是由于那时污物比较容易清洗。同时由于了解污物性质。有利于选用适当的洗涤方法。即使新的玻璃仪器,也必须洗净后使用。
沾有油污的,可用肥皂水(洗衣粉水)煮半小时后趁热洗刷,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玻璃仪器里如附有不溶于水的碱,碳酸盐,碱性氧化物等物质,可以先加稀盐酸溶解,再用清水冲洗。
洗涤试管或烧瓶,可以注入半管或半瓶水,稍稍用力振荡,然后把水倒掉,照这样连洗几次,再注入一些水,用试管刷在容易上下,左右,前后地刷洗。
能用毛刷刷洗的玻璃器皿有:试管,烧杯,量筒,试剂瓶,锥形瓶等广口仪器。
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志是在水倾出后,器壁上没有水滴粘附着。
v 玻璃器皿的清洗和存放
2.存放
洗干净的玻璃仪器,应该倒放在不受震动的地方,或放在试管架上晾干。
洗净干燥后的玻璃器皿,应存放于干净的玻璃器皿柜中,量瓶应盖塞存放,滴定管倒放于滴定架上,移液管放于移液管上或放在带盖的托盘中。
v 动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
1.种子植物采集和标本制作
(一)选择和确定采集地点:
原则:a 应有比较丰富的种类,起码要具备常见的植物种类
b 要有发育良好的植被类型。
c 交通要方便,采集地点比较安全。
(二)要作好组织及安全教育。
(三)带好采集器具
采集袋 小标本夹和吸水纸 掘铲 小镐 树枝剪
树皮刀 纸袋 小塑料袋 广口瓶
v 动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
(四)采集方法和步骤
①要采集完整并且正常的标本
采集植物标本时,尽可能选择根、叶、茎、花、果实齐全的植株,因为花和果实是鉴定植物的主要依据,同时还要尽量保持标本的完整性。采集矮小的草本植物,要连根掘出,如果标本较高,可分为上,中,下三段采集,使其分别带有根,叶,花(果)而后合为一标本。
采集标本的大小:一般不超过35×25厘米为宜。
每种植物在可能的条件下采3~5份。
v 动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
②标本的编号和记录
编写原则: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采集的同一种植物,都编同一号。
雌雄异株的植物应编不同号。
剪成三段的草本植物,应分别栓上同号的号牌。
种子、花、果实装入纸袋,其号应与植物标本号相同。
填写记录:号数 产地 环境 海拔高度 生活型(指乔木、灌木、草本等) 叶(叶形,有无乳汁) 花 果实 科名
v 动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
③标本的临时装压
采集到的植株标本应放到采集箱力,如植株较柔软,应垫上草纸,并压在标本夹里,采集标本的时候要注意安全,不要乱吃乱尝,以防中毒。
④制作植物标本的方法
(1)将选好的标本平铺台纸中央。
(2)对标本进行固定
对于比较细的部分,可直接用胶水固定,但一定不能太多。
对比较粗大部分,可用刀片沿标本较粗部位在台纸上切出一对对小纵口,分别将小纸条从台纸的正面切口穿入,将标本缚紧,并在台纸背面将小纸条两头粘紧,写好标签,上面注明标本名称,采集日期,采集地点,采集人,并且记下植物的生长环境和形态特征,如:陆地,水池,向阳,气味,颜色,花的形态,乳汁等。
v 动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
2.动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
昆虫采集和标本制作
昆虫纲动物有100多种,占整个动物界的四分之三,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的类群,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
u采集用具
u 采集袋:用于装载各种小型采集用具和昆虫标本。
u 捕虫网:分为捕网,扫网,水网三种。
u 毒瓶:对用作标本的昆虫,采到后要迅速杀死,以防其挣扎或损伤肢体及鳞片脱落。
u 三角纸包:临时存放鳞翅目等昆虫。
u 镊子、刀、指形管、广口瓶等。
v 动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
u采集时间和地点
一年中植物生长的季节,就是采集昆虫的时间。
一天中采集最好的时间,一般为上午10时~下午3时。
采集地点:地面,土中,水中,植物,动物上等。
u注意事项:
u 全面采集:
采集昆虫时要做到全面,细心,要采集昆虫不同发育阶段的个体,尽量保持标本的完整性。对于采到的昆虫标本号要及时进行完整而全面的记录,如采集时间,采集地点,采集人,采集环境,昆虫大小。体色等,不知名的昆虫,要编好号,若是害虫还要记下危害情况,发生数量等。
u 标本完整
对采集的昆虫标本要按其大小,强弱,软硬的不同,分装在不同的容器中,不能混放,以防标本损伤。
麻醉的昆虫或动物要放在稍暗的地方,不要振动,麻醉剂要适量,过少则麻醉时间太长,过多会导致动物的身体收缩,一旦收缩立即终止增添麻醉剂,待动物恢复自然状态后再麻醉。
u 注意保护昆虫及动物资源
在全面了解各种昆虫(动物)的生活环境和习性的基础上,对各种不同的昆虫(动物)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和工具进行采集,对有毒或不认识的昆虫(动物)要用镊子或其他工具采集,切勿用手触摸或捉拿。
v 动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
u标本制作
u 用具
u 还软器,用于虫体还软,可选用化学实验用的干燥剂和大广口瓶作还软器。
u 昆虫针:用来固定昆虫
u 标本盒:用来保存针插干燥标本
u 浸制标本瓶:用来保存浸制的专用瓶。
u成虫干燥标本制作
u 还软:冬季一周,夏季3~5天
u 针插
u 展翅:在展翅板上进行。
v 基础的植物栽培技术
1.嫁接
植物嫁接就是将一个优良品种的芽或枝,移接到另一个生长健壮并且对自然条件适应性更强的植株上,使之成为一个新的优良植株品种的实用方法。要使嫁接成功的关键是结穗和砧木的形成密合在仪器。
嫁接常用工具
劈接刀 手锯 枝剪 芽接刀 小刀片
水罐和湿布 绑缚材料 接蜡(固体,液体)
砧木的选取:
木本植物须于1~3年前播种的,也可视各种树木的树龄初花期不同而定.
草木植物的1~2个月播种即可,种胚嫁接约在嫁接前2~3天进行种子发芽.
接穗的选取:
v 基础的植物栽培技术
Ø接穗的选取
果树枝条在上年冬季修剪下生长充实,粗细适中,无病虫害的枝条的中间一段,埋在向北荫蔽低温微湿的土中,待第二年春季嫁接用.草本植物的接穗可随接随取。
Ø嫁接时期
春接:一般以春季发芽前2~3周为最适期
夏接:从7月上旬至9月上旬是夏界最适期
秋接:10月上旬到12月上旬,而以10月下旬至11月中,下旬为宜。
v 基础的植物栽培技术
Ø嫁接的方法和步骤
芽接:是用芽作结穗进行嫁接。
¡°T¡±形芽接:
步骤: 选砧木 选削结穗 切砧木 插结穗 绑缚 接后管理
枝接:是用枝条作为结穗进行嫁接
如:劈接:
步骤: 削结穗(5~6厘米长,生有2~3个饱满叶芽)
劈砧木(离地2~3厘米,劈口垂直下深2~3厘米)
插结穗(如果劈口插得很紧,就不需再进行绑缚)
埋土
皮接:又称插皮接,是操作简便容易掌握的一种枝接方法。
如:用于多头菊花的嫁接。
v 基础的植物栽培技术
2.插种繁殖一般用于培育新品种,早春进行。种子覆以薄土,保持15~18摄氏度的条件,3~5周即可发芽,待1~2片真叶后,再移植上盒。
3.扦播可在4~9月份进行,剪取2~5厘米长的结穗,剪口晾干2~5天,再插入繁殖砂床中,保持荫蔽环境,生根后即可繁殖。叶片较大时,也可用叶插,但也须将剪口晾干后再进行扦插。
4.分株繁殖除冬季外均可进行,直接分离母株根际发出的蘖枝,以每株丛带2~4个芽从根茎处劈开即可。切口稍干燥后,载植于合适的盒中,在荫蔽处养护一段时间,便可转入正常栽培管理。一些宿根花卉与灌木,如:文竹,棕竹,腊梅,牡丹等生长数年后,株丛膨大,可以在早春或秋季,将株丛掘起后,分割成若干单株,分割时每株尽量多带些根系,并减少分割伤口的面积。郁金香,百合,水仙,唐菖蒲红花,醡浆草等球根花卉可以分出小球繁殖。
v 标本的存放,保养与维护
中小学生物标本是生物学教学必备的教学器材是完成中小学生物学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它将书本知识具体化,帮助学生亲近自然,理解消化所学知识。
(一)标本室的设置:坐北朝南,北面采光,避免阳光直射,防潮,降温,隔热,防鼠,防蛀等(P183页)
(二)标本质量的要求(P183页)
(三)标本的存放
移动标本,手脚要轻,不要翻转颠倒,入橱标本,不要太挤,别本外借,要多用填纸包装。注意防潮。
各类标本的存放(P184页)
(四)标本维护保养
保养当中最重要的内容是防虫,防潮,防霉,防尘和防污染,其中防虫最为重要。
防尘 防潮 防虫 防霉 防褪色,掉色
v 标本的存放,保养与维护
(五)标本的修复:
标本保存的时间长了,或者保存不当和实用方法不当,有时会导致标本损坏,就要及时修补,以免严重损坏后无法修补。
①骨骼标本
骨骼标本有时会出现反油,发霉,主要是因为脱脂不充分。可将标本浸泡在按1:3配成的氨水溶液中浸泡2~3天;
标本发黄时可用2%~3%的过氧化氢溶液处理。
骨骼散落或脱落时,应及时用金属丝连接,骨骼断裂或细小骨骼可用粘合剂(乳胶,502胶,聚醋酸乙烯胶等),粘连起来。
②玻片标本
③蜡叶标本(P186页)
v 标本的存放,保养与维护
④剥制标本
⑤ 化石标本,鸟卵标本和循环系统干制标本(P187页)
⑥ 浸制标本
发现固定保存液损耗变质,要及时补充或更换同种性质的保存
液(P187页)
加换溶液和封瓶宜在夏季进行。
v 中学生物实验室常用试剂和培养液的配制
一、酒精稀释液(见P189表格)
二、生理盐水
u 两栖类用生理盐水:0.65%~0.7%
u 鸟类用生理盐水:0.75%
u 哺乳类用生理盐水:0.9%
三、植物生长激素
u 0.5克2-4-D溶于1毫升酒精加1000毫升蒸馏水,加热搅拌至完全溶解得500PPM的常用溶液。
v 中学生物实验室常用试剂和培养液的配制
四、染色剂:
⑴碘化钾溶液:配制成的碘溶液应保存于棕色瓶内。
⑵亚甲茎蓝(美蓝溶液)
用于细胞,细菌,血和活的神经元染色。对细胞核的着色特别清楚。
⑶伊红液:用于细胞质染色。
⑷醋酸洋红染色固定液:用于细胞染色。
⑸碱性紫溶液:用于细胞核染色
⑹苏丹Ⅲ溶液:用于脂肪,木栓和角质层染色。
v 中学生物实验室常用试剂和培养液的配制
五、固定液和保存液:
⑴酒精:有强烈的杀菌能力,渗透力和较好的脱水性,是良好的固定,保存液。
⑵福尔马林:用于固定和保存动植物各类标本(包括人的尸体),常用为5%~10%的稀释液。
保存标本为4%~5%的水溶液。通常用37%~40%的甲醛溶液为纯福尔马林稀释成各种浓度。
⑶醋酸:固定液的常用浓度为0.3%~0.5%。
⑷眼球固定液:用于眼球的固定和长期保存。
配方:丙酮40毫升,冰醋酸1.5毫升。升汞2克,甲醛10毫升,蒸馏水40毫升。
⑸绿色标本保存液(P194页)
⑹红色标本保存液(P195页)
⑺黄色标本保存液(P195页)
⑻紫色标本保存液(P195页)
⑼白色标本保存液(P195页)
v 中学生物实验室常用试剂和培养液的配制
六、漂洗液 用于对染色的玻片进行漂洗。
七、指示剂
1.菲林试剂
2.缩脲试剂
八、组织分离液
1.盐酸酒精液:用于分离根尖细胞。
2.10%氢氧化钠溶液:用于分离植物纤维。
3.质壁分离液。
九、麻醉剂:
1.乙醚
2.水合氯醛。
v 中学生物实验室常用试剂和培养液的配制
十、杀虫剂:
1.卫生球:主要用于蜡叶标本,昆虫干燥标本,鸟类,哺乳类剥制标本防虫,杀虫。
2.敌敌畏。
十一、干燥剂
1.生石灰
2.氯化钙
3.硅胶
十二、培养基
1.植物无土培养液
2.马铃薯培养茎
3.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
4.淀粉琼脂培养基
5.豆芽汁糖培养基
6.干草浸汁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