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管理 More
  学习心得 More
  最新更新  
  您现在的位置: 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初级中学 >>实验室>>实验管理
仪器摆放的审美要求
发布时间:2011-12-13   点击:   来源:   录入者:DJT

仪器摆放的审美要求

仪器的摆放,既是美化工作环境、加强仪器管理的需要,又是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的需要。那么,教学仪器应怎样摆放才能符合审美要求?笔者认为:仪器摆放应遵循美的规律,必须讲求整洁、均衡、稳定、和谐。

一、整洁

教学仪器是研制者将现代工艺技术手段与美学知识有机结合,进行创造性劳动的产物。因而,大多具有优美的造型,符合时代的审美要求。但无论怎样美的仪器,如果灰尘密布,摆放杂乱,也难以使人产生美感。因此,整洁是仪器摆放审美的基础。摆放仪器应做到层次井然,简洁有序,纵横整齐,努力创设一个优雅、素静的意境。

二、均衡

均衡又名平衡,是指对立的各方在数量或作用上相等或相抵。在美学上是指美的客体对象各部分之间的等量不等形。均衡的物象给人以庄重、安详的感觉。因此,仪器的摆放必须符合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均衡的概念。

仪器的均衡摆放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        均衡摆放应从仪器的“视觉重量”出发。由于各种教学仪器的体积、颜色及所用的材料是不同的,因此,所表现出的重量感也不同。一般体积大、颜色深的仪器显得沉重,体积小、颜色浅的仪器显得轻巧。而仪器摆放的均衡感往往只取决于外形所产生的重量感,即“视觉重量”,而不是实际重量。因此,摆放仪器时,应注意从仪器的“视觉重量”出发,使仪器橱每层中点两边摆放的仪器的“视觉重量”大致相等。

2.        少采用对称形式摆放。对称摆放即左右两边形态彼此完全相同的摆放。在实际工作中可发现:这种摆放可使人产生呆板、不自由的感觉。因此,教学仪器的摆放应以不对称的形式为主,使仪器摆放既富于变化又有规律。

三、稳定

稳定的物象能给人以轻松、舒畅之感,不稳定的物象往往给人以紧张感。因此,增强仪器摆放的稳定感亦符合人们的审美需求。

增强仪器摆放的稳定感,一般可采用以下方法。

1.“上轻下重”摆放。根据物理学的原理可知:物体的重心愈低,稳定性愈大。将仪器按“上轻下重”原则摆放,即将重的和在视觉上给人以“重”的印象的仪器(如体积大、颜色深的仪器),摆在仪器橱的下层:轻的和在视觉上给人以“轻”的印象的仪器摆在仪器橱的上层。这样可降低重心,给人以稳定之感。

2.        采用附加托架的方法使之稳定。对易滚动的仪器,如圆底烧瓶、分液漏斗等,可根据其形状制作不同的托架,防止滚动,增强稳定性。

3.        通过调整存放位置增强稳定性。对重心不稳的仪器。如高型标本瓶等,在仪器橱中摆放时,不能靠近橱门,应倚后橱板而立,以增强其稳定性。

四、和谐

这是仪器摆放追求的最高境界。和谐是指事物的各部分配合得当,协调一致,多样性统一。教学仪器品种繁多、千姿百态,摆放必须讲求和谐,这样才不至于使人感到杂乱无章,才能产生既丰富又单纯、既活泼又有秩序的审美效果。

要使仪器摆放和谐,必须经过统一的规划,要根据仪器的高低、形态、色调等进行合理配置,形成一个完整的序列结构。例如,摆放仪器要讲究高低和谐。仪器橱中同一层上摆放的仪器的高度要尽量协调一致,并约为层间距离的2/3,太高或太低都会给人以不和谐之感。

仪器的摆放还应注意处理好实用与审美的关系。实用就是仪器摆放要科学,要符合管理要求,取用要方便。实用是审美摆放的前提。要在实用与审美统一的基础上强调审美,如果抛开实用性,一味强调摆放美观,则反而失去美,甚至得到丑。

仪器的审美摆放是一种审美实践过程,是一种按美的规律进行创造性劳动的过程,体现了实验教师的审美情趣、风格及美学素养。因此,实验教师要在实用的前提下,不断研究和提高仪器摆放的审美功能,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

录入员:DJT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初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横山桥镇五一村    邮编:213119   联系方式:0519-88612706(信息中心)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